Nature:吊炸天!在體篩選800多個基因發(fā)現阻止癌癥轉移的新靶點
腫瘤轉移是導致癌癥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高達90%的癌癥死亡都因癌癥轉移而發(fā)生,但是目前對癌癥轉移的調控機制仍了解不足。
【兩會話題】慢病防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美國著名華裔科學家MIT張鋒教授團隊是該領域的領先小組之一,最近發(fā)表論文提供了一種更好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他們根據生物進化理論,在細菌蛋白庫中尋找更理想的DNA切割酶,獲得了成功,使該技術超更簡單、更便宜、更快、更準等方向上邁進一大步。
剛剛結束的倫敦 2015 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ESC 主席 Fausto Pinto 教授提出,心血管疾病已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全球 51% 女性、42% 男性的死亡原因都是心血管疾病。
腫瘤轉移是導致癌癥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高達90%的癌癥死亡都因癌癥轉移而發(fā)生,但是目前對癌癥轉移的調控機制仍了解不足。
科技日報指出,之前斯坦福大學科學家的報告顯示,在對罹患淋巴瘤、乳腺癌和結腸癌等癌癥的90只小鼠進行的研究中,即使腫瘤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這種新療法仍消除了87只小鼠的癌癥腫瘤(治愈率達97%)。
催化劑制藥首席醫(yī)療官GaryIngenito說:“盡管抗乙酰膽堿受體的重癥肌無力患者(AcHR-MG)有幾種有效的治療備選方法,但是MuSK-MG對目前的MG療法具有很強的耐受性,因此是MG病人未得到滿足的一個醫(yī)學需求。”
在人體細胞中,負責DNA(脫氧核糖核酸)編碼的基因會被轉錄成RNA副本,這些副本反過來可作為合成蛋白質的信息模板。大多藥企通常將目光聚焦在蛋白質類藥物,這類藥物已廣泛應用,回報豐厚。
FDA毒理學與食物安全部門資深顧問SuzanneFitzpatrick在博客上宣布了這次實驗。盡管這個芯片的設計是最初為了測試藥物,Fitzpatrick的團隊希望能夠用它來檢測身體器官對營養(yǎng)補充劑以及化妝品的反應。
百時美施貴寶腫瘤研發(fā)部門負責人FouadNamouni表示,通過激活抗原提呈細胞,靶向腫瘤微環(huán)境,是近年來治療腫瘤的新思路,施貴寶將延續(xù)這一思路,通過聯合治療的手段將免疫系統(tǒng)功能最大化。
全分析集數據顯示,接受MK-3682B聯合RBV治療16周的患者組,臨床治愈率(SVR12,即治療結束后12周的持續(xù)病毒學應答)達到了98%(43/44);接受MK-3682B(無RBV)治療24周的患者組,臨床治愈率(SVR12)達到了100%(49/49)。
索元生物的ENGINE研究,是一項國際性、隨機、雙盲、I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DB102聯合R-CHOP對比R-CHOP在攜帶全新基因生物標記物DGM1的初治高危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受試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sotagliflozin是一種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1和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1/SGLT-2)雙效抑制劑;其中,SGLT-1主要負責胃腸道中葡萄糖的吸收,SGLT-2主要負責能腎臟的葡萄糖重吸收。目前,針對SGLT-2的抑制劑類降糖藥已經上市,在治療2型糖尿?。═2D)方面獲得了巨大成功。
SRK-015是一種首創(chuàng)的(first-in-class)、選擇性的肌肉生長抑素(myostatin)激活抑制劑。肌肉生長抑素是生長因子TGF-β超家族中的一員,主要在骨骼肌細胞中表達,能夠調節(jié)和分解肌肉質量,參與介導了各種限制肌肉生長的消耗性疾病,可導致發(fā)生肌肉萎縮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