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的人工合成磷酸鹽可能會損害血管
8款產品中的7款都添加了作為酸度調節(jié)劑的人工合成磷酸鹽,該成分可對腎病患者有影響,很多醫(yī)生都建議腎病患者避免從飲食中攝取添加的人工合成磷酸鹽。
2012年,德國海德堡腎病中心學者聯(lián)合德國多家腎病專科醫(yī)院研究發(fā)現(xiàn),食品中添加的人工合成磷酸鹽也可影響普通人群健康,并給血管造成損害。
聚丙烯酸鈉,讓面條更有韌性的增稠劑?
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在外包裝標示含有聚丙烯酸鈉,被降1級。該成分沒有進入歐盟食品添加劑法令(RegulationNo 1332/2008)允許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也就是說,在歐盟范圍內禁止添加到食品中。
聚丙烯酸鈉具有很強的吸濕性,在嬰兒尿布中會作為吸收劑出現(xiàn)。在方便面中添加該物質,可能是出于生產工藝的原因,或作為增稠劑,為了使面條更有韌性。
同樣,歐盟也在食品中禁止添加雞蛋殼粉。在辛拉面香菇牛肉面的成分表中,我們就找到了該成分。在歐洲,雞蛋殼粉因為其含鈣量高而添加在動物飼料中。至于為何該成分會出現(xiàn)在方便面中,也許是為了提高產品的某些性能。我們沒有對添加雞蛋殼粉進行降級。
所有產品含鹽量均偏高
所有的方便面中都含有過量的食鹽。鹽可能導致敏感人群血壓升高,德國營養(yǎng)協(xié)會(DGE)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推薦量更低,僅為5克。從分量上來看,一包方便面可以算作一頓正餐,因此我們認為其含鹽量不應超過2克。所有送檢產品的含鹽量明顯高于2克,其中一款產品甚至超過了DGE推薦的每日攝入量(6克)。
一款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
德國最大的環(huán)保組織德國環(huán)境及自然保護協(xié)會(BUND)指出,轉基因成分會將可能致敏的新型蛋白質帶入食品中,轉基因植物也可能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風險,例如轉基因植物通過授粉與野生植物繁育出的后代也會帶有轉基因成分特性。
我們委托實驗室對產品中的轉基因成分進行了檢測,并在統(tǒng)一老壇酸菜牛肉面(香辣味)中檢出轉基因大豆成分。因此,這款產品降2級。在該產品標簽上也未對此進行提示。
兩款配料包使用輻照殺菌
根據(jù)產品標注,有兩款產品的料包和脫水蔬菜包采用了輻照殺菌技術處理。我們也委托實驗室對未進行此項標注的產品進行了相關檢測,并未檢出輻照處理成分的跡象。
輻照技術可以殺菌。根據(jù)歐盟及德國的輻照食品條例,只有脫水香草和香料允許采用輻照殺菌技術,并且必須在標簽上進行標示。此外,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SCF)強調,不能因為衛(wèi)生條件不達標而采用輻照技術進行殺菌。
由于食品采用輻照技術殺菌必須使用放射源,因此不能說該技術是沒有風險的。所以,我們對采用輻照技術殺菌的產品降1級。
一半以上產品有害油脂偏高
方便面的油脂含量介于15.3%到22.3%之間,屬于正常范圍。但是,實驗室在4款產品中檢出了偏高、一款產品中甚至大幅偏高的有害脂類——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縮水甘油脂肪酸酯。
這兩種物質產生于植物食用油脂和食用油煉制的過程中,并與油脂分子結合在一起。德國聯(lián)邦風險評估研究所認為,在食物消化的過程中,氯丙醇脂肪酸酯幾乎完全水解后轉化成氯丙醇(3-MCPD)。因此,我們按照游離氯丙醇對產品進行評級。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世衛(wèi)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的評估顯示,在動物實驗中,長期攝入氯丙醇會導致腎病和良性腫瘤。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3-MCPD定為2B級,即“可能的人類致癌物”。
參考世衛(wèi)組織和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SCF)為氯丙醇設定的每日耐受攝入量TDI——2μg/公斤體重,按照體重為60千克的成年人計算,TDI為120微克。辛拉面香菇牛肉面中檢出的氯丙醇已經超過該值,另外4款產品中的氯丙醇含量也達了到TDI的50%以上。
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也會在消化過程中分解出游離的縮水甘油,IARC將其評定為損害遺傳基因和2A級的“很可能的人類致癌物”。
合味道杯面霉菌毒素達最大耐受量一半
所有送檢的方便面都含有霉菌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但絕大部分產品中的含量僅為痕量。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很可能來自面餅中,因為它主要存在于小麥等谷物中。
德國風險評估研究所(BfR)指出,長期攝入DON會損害免疫系統(tǒng),降級抵抗傳染病能力,高劑量攝入DON會引發(fā)急性毒性,伴有嘔吐、腹瀉和皮膚過敏等癥狀。
世衛(wèi)組織將DON的暫定每日最大耐受攝入量——PMTDI設為1μg/公斤體重,即一個體重為60 kg成年人的PMTDI為60微克,合味道麻辣牛肉風味杯面中的DON含量達到PMTDI的50%以上,因此被降2級。
方便面中的牛肉,僅出現(xiàn)在調料粉中
所有產品均用文字或圖片形式宣傳含有牛肉成分,但是實驗室檢測發(fā)現(xiàn),所有產品根本或幾乎沒有使用牛肉,因此均在其他缺陷具體評分中被降2級。
產品包裝的圖片與實際產品存在很大差異。三養(yǎng)拉面的包裝上可以看到小塊牛肉圖片,但實際上卻是使用了魚肉制成的調味料;大部分產品包裝上都印有大塊牛肉,非常明確地告訴消費者,該產品是牛肉方便面。
因此,我們的實驗室通過測定肌酸酐含量來判斷產品的牛肉含量,該物質是大量存在于肉類及魚類中的典型物質。根據(jù)“德國湯類和醬汁產品評價條例”的推薦,如產品名稱或圖片宣傳中出現(xiàn)牛肉、牛肉提取物或牛肉醬等,肌酸酐含量不應低于70 mg/L。
事實上,送檢產品僅含有極少量、甚至完全沒有肌酸酐。從配料表中我們也能看出些許端倪,所謂的肉僅僅是以“牛肉粉調料包”等調料粉的形式出現(xiàn),并未出現(xiàn)未經加工的肉干等配料。
我們也對方便面中是否含有有毒重金屬、擾亂荷爾蒙系統(tǒng)的增塑劑、有害健康的農藥和菌落總數(shù)進行了檢測。在所有產品中均未檢出高于痕量的上述物質,所以并未因此降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