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藥煎好了,我就是來問下,之前吃的藥還繼續(xù)吃嗎?”一位病人突然推門而入問道。在記者采訪的一個小時里,并沒有見過此患者。
“繼續(xù)吃。”正在號脈的劉永年教授抬頭看了下,想了兩三秒鐘,果斷給出回答,并叮囑那位患者,“兩個星期后記得來復診。”
旁聽的三位學生翻了翻早上記錄方才想起:這位患者是一早來的,開好藥方去拿藥煎藥,已經過去近兩個小時,這期間有十多位患者問診離開,他們竟一時記不起來了。沒想到83歲的劉老卻一眼認出,而且居然還記得那位患者的病情。
一頭鶴發(fā),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記憶卓越……這位南京市中醫(yī)院的國家級名中醫(yī),雖已耄耋之年,仍退而不休,堅持每周三次出診,問診聲音洪亮,開方子手不抖,這都要歸功于他多年來的養(yǎng)生之道,他總結為“多病亦興壽”。
病了就去看醫(yī)生“要對自己‘虛’點”
古訓“多難興邦”,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其意是說:有些遭遇較多劫難的國家,其政權反而能夠鞏固,疆土得以保持和拓展,使國家興旺。而劉老認為,在人與病魔斗爭、養(yǎng)生益壽方面,這句古訓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他延伸為“多病亦興壽”。
別看劉老精神矍鑠,其實從年輕時起,他的身體就不太好,總是生病。不過,一有點不舒服,他就會立即去醫(yī)院就診,所以他可是醫(yī)院有名的“病號”。
“用南京話來說,就是要對自己‘虛’點。”劉老說,在我們現實生活和醫(yī)療實踐中,經常可以看到一種現象:平素身體健壯,從不或很少進醫(yī)院的健康人,忽然在一夜之間或某一時刻突然死亡,醫(yī)學上稱之為“猝死”,像侯耀文、趙麗蓉等,噩耗傳來,人們都為之驚訝和扼腕!而很多像他這樣常年多種慢性病纏身、醫(yī)院的“???rdquo;,卻能在“哼哼嘰嘰”中度過漫長歲月,達到生物學上所謂的“長壽”標準。
生病反而使心靈凈化
為什么會有這種強烈的不合理反差呢?劉老的理解是,當一個平常人一旦發(fā)現自己身患多種疾病,猶如在戰(zhàn)場上被各路敵兵圍困時,面臨著如此威脅,首先是精神上被壓制,產生無限的恐懼和無助。而珍惜生命,又是人的本能欲望,此時往往經過一番心理較量之后,多數人能夠面對現實,冷靜對待,逐漸歸于心安氣平,這時唯一的愿望就是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與病魔抗爭,最大限度地保衛(wèi)自己的生命,維護身體健康,而平時所急急追求的名利、地位、金錢……全都一股腦兒地被遠遠拋去,反而使心靈得到最大凈化,人的生理功能恢復到穩(wěn)定和相對平衡,免疫力隨之增強,抗病能力大大提高,在正確的治療下,久之病魔往往能被戰(zhàn)而勝之,至少也會步入“相持狀態(tài)”,達到“和平共處”、“帶病延年”的目的。
外邪常侵襲提高抗病能力
劉老認為多病者一般體質較弱,“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故常易遭受外邪侵襲,這樣往往反而會“因禍得福”,因為經常遭受外邪侵擾,能夠鍛煉并激活機體的免疫功能,日久抗病能力會得到提高和增強。由于不斷反復磨煉,身體的生理病理變化能夠逐步達到平衡和穩(wěn)定,不似初病時的無奈和紊亂,調動了對抗疾病的有利因素,為健康長壽贏得了時間,就此意義上說“多病也是福”!
久病成醫(yī)御病延年
長期多病的困擾,并與之不斷周旋,久而久之,就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之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是也。這在患者的衣、食、住、行、醫(yī)療服藥、保健康復中都能得到體現,時間一長就積累了有效的經驗,從而能夠御病延年。“久病成醫(yī)”是此種情況最好的概括,古今中外壽翁壽婆大概都有這樣的經驗體會,因此做一個多病的“健康人”達到長壽的境界是充分有可能的。劉老說:“作為一個既是多病的患者和從醫(yī)半個世紀的醫(yī)者來說,對此尤有深刻的體會。”
活著就順其自然“我的生活反而不太規(guī)律”
除了“多病亦興壽”這個長壽秘訣外,劉老的生活態(tài)度也值得我們學習。在我們印象中,說到長壽之人,總會提到其生活十分規(guī)律。而劉老卻說自己的生活不怎么規(guī)律,他的生活態(tài)度,應了三毛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的一句話——“不要刻意生活,一切順其自然”。
工作雖然已83歲高齡,劉老仍堅持每周三次每次半天的門診,“能工作就工作著,等到不能工作了就不工作了。”
起居因為工作養(yǎng)成的早起習慣劉老一直保持下來,即使沒有鬧鐘,他每天都會在6點45分起床,晚上他倒沒有刻意規(guī)定自己要早睡,“盡量會在11點前上床。”不過,劉老建議,起居還是看時節(jié),比如冬天是收斂季節(jié),所以早睡晚起比較好,等到陽光出來再出門,而春天是生發(fā)季節(jié),晚睡早起比較好。而陰霾天氣不要早起,對心血管病患者不利。
愛好不上門診的時候,劉老在家就看書讀報寫毛筆字,或者到小區(qū)散散步,看人下棋。說到閱讀,劉老極力推薦,他認為每天留出一點時間看看書,不僅能讓大腦保持活躍和忙碌從而預防衰老,還能減輕壓力、提高記憶力等。
飲食少吃油膩生冷,多吃清淡平和之物。劉老說,溫甘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健康,大魚大肉等脂肪高、纖維素少,容易得心血管疾病。此外,“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的養(yǎng)生觀點并不能適用于所有人,應該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工作情況而決定飲食的次數和數量。而保健品劉老從來不吃,“春節(jié)人家來看我,送來的保健品,我都拿去送人了。”
運動每天散步。因為腿部有問題,劉老常規(guī)的保健只有散步。“保持從容又清閑的心態(tài),‘左顧右盼,勝似閑庭散步’。”
心境恬淡虛無,不奢望不貪圖、多寬懷多行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劉老說,中醫(yī)認為“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對健康非常有利。
對人有耐心,有愛心。在幾十年的行醫(yī)生涯中,劉老給同事、學生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對病人極其有耐心、有愛心。比如這次記者采訪時,就有一位81歲的老人在兒子陪同下來看病,因老人耳朵有點聾,劉老就提高聲量,一遍遍問診。同時還叮囑老人的兒子,要多陪陪老人。“因為生病,老年人心理通常有情緒,如果親情減少或缺乏,老年人容易出現孤獨感,對病情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