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長假剛過,小保再給大家拜個晚年,今天,我們迎來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吃元宵,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合家團團圓圓,還有御春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yǎng)生功效。古詩中就有“窄窄弓鞋步步嬌,銀花火樹過元宵;出門不為尋親友,一走能將百病消”的佳句。因而,就此含義而言,元宵節(jié)也是養(yǎng)生節(jié)。
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制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元宵時吃糯米湯圓,溫暖脾胃,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寒者。
吃元宵要當心“燙口”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當然吃湯圓也有宜忌,一起來看看吧。
年老體弱者老年人腸胃功能減弱,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腸胃蠕動減慢,排空時間延長,難以消化和吸收湯圓這樣的粘食??赡軙蚣彼偻萄识鹪ê?,導(dǎo)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fēng)患者無論是甜餡湯圓還是咸味的湯圓,都含有大量的油脂。甜餡的湯圓含有大量糖分和熱量,大量食用,會使血糖失控,血脂升高,血粘度加重。
久病初愈者此時患者食欲雖有好轉(zhuǎn),但消化功能仍然較弱,過量食用湯圓不利于康復(fù)?!秱摗诽貏e囑咐說,當人大病初愈,或者病剛剛好的時候,應(yīng)該“忌生冷黏滑”,所以病人不宜多吃元宵。
嬰幼兒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fā)育完善,因此吃湯圓時不能整個地吃,要分成1/4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細嚼慢咽,以防不測。
1、早餐不宜吃元宵
元宵屬于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卻缺乏營養(yǎng)素,除了熱量和糖外并沒有太多其它營養(yǎng)。這樣的食品不適合當早餐吃,除了缺乏營養(yǎng)外,還因為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是最弱,而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現(xiàn)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2、元宵不能多吃
除了早餐不適合吃元宵外,最好也別把元宵當正餐,上午早飯后九、十點鐘或者下午加餐的時候吃點元宵還可以,但每次吃個一、二兩也就足夠了。在吃元宵的同時,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它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說是吃三個元宵就要減去半兩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否則如前面所說,這類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dān)。吃過元宵后最好活動兩小時以上再睡覺。
3、吃元宵別忘喝湯
經(jīng)水煮,元宵中的不少營養(yǎng)成分如微量元素、營養(yǎng)素就溶在湯里。因此吃元宵不能忘喝湯。喝湯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不過喝湯一定要注意別在湯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元宵,可以在湯里放些小蝦米及蔬菜,補充營養(yǎng),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調(diào)味料。
4、吃元宵防燙傷
吃元宵還要注意不能太燙,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則很可能燙傷口腔和食管的黏膜。醫(yī)學(xué)研究已經(jīng)證實,食物灼傷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關(guān)疾病。吃元宵時,可分為小塊食用,細細咀嚼有利于消化。家長在兒童哭泣和跑鬧的時候,不要喂食元宵。
一旦發(fā)生意外,可用雙手抱住孩子腹部,有節(jié)奏向上、向內(nèi)推壓,直至其排出,如果情況嚴重,要盡快到醫(yī)院救治。由于熱元宵柔軟潤滑,十分有口感,所以很多人喜歡吃剛出鍋的熱元宵,這樣更容易燙傷。
因為元宵餡料較之外皮更熱,一旦將元宵囫圇入口咬破時,餡料可能燙傷口腔黏膜甚至食道。有的人吃元宵時一被燙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這種習(xí)慣危害更大。
5、元宵不宜與肉類或酸性食物同食
由于元宵的餡料多以糖及果料為主,再加上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不少的植物油或動物油,因此含有很高的熱量。在吃元宵的時候可以適當吃一些維生素含量相對豐富的水果、蔬菜等來均衡營養(yǎng)。一些酸性食物以及肉類則不適合與元宵同吃。
6、慢性病患者不宜吃
湯圓熱量高,慢性病患者不宜多吃,最好不吃。特別是高血脂、高血壓或是糖尿病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湯圓,建議食用湯煮的無餡小湯圓,因為甜湯圓含糖量高,會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會誘發(fā)酮癥酸中毒。
胃腸消化功能不良的病人應(yīng)盡量少吃湯圓,因為湯圓是由糯米做成的,黏性較大,食后可導(dǎo)致胃痛、胃脹、反酸甚至腹瀉。痛風(fēng)患者,要特別留意芝麻及花生湯圓,這些湯圓油脂含量很高,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風(fēng)發(fā)生的可能。
潰瘍病患者也應(yīng)少吃湯圓,特別要避免吃油炸湯圓,因為吃湯圓將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fā)胃出血、胃穿孔等。同時專家還建議,為避免攝取太多的熱量,吃湯圓的同時可多吃一些含高纖維的食物,煮甜的湯圓時盡量少放或不放糖,煮咸的湯圓時可放些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