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活在無法拒絕當好人的陰影中,心理學家布瑞克在《不當好人沒關系》一書中,呼吁這些習于取悅別人的“好人”,采取行動,為自己活!
◆阿蓮今年要考大學,她一直對文學有興趣,希望能讀中文系,但是她媽媽反對,希望她考慮商學院的科系。阿蓮考慮很久,最后還是決定聽媽媽的話;
◆同事打電話來,要你星期天到飯店支援產(chǎn)品發(fā)表會。你已經(jīng)為了工作加了一個禮拜的班,其實你想趁周末在家休息,但是,你就是無法開口說不;
◆你一直討厭參加應酬,覺得浪費時間,但是,你的男朋友是個愛好交際的人,常常希望你能陪著他一起出席。今天晚上是男友老板的歡送會,又是一個需要盛裝出席的場合,你覺得好累、好麻煩,不想去,想在家靜靜地看書、聽音樂就好,但是這樣可能會讓他不高興,怎么辦?
這些困境,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對有些人來說,要開口拒絕別人是人生中最困難的事情。雖然心里百般不情愿,卻因為不想讓別人失望、不要被別人說成“壞人”,總是開不了口說出個“不”。
不敢拒絕、不愿意正面沖突,真的能換來我們心目中的“好人”嗎?所謂“好人”的代價,是不是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呢?
心理學家海芮葉.布瑞克(HarrietB.Braiker)指出,沒有辦法對別人說不的人,被稱為“取悅者”。習慣性的取悅別人,是一種強迫行為,這種取悅傾向常替自己帶來莫大的壓力,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造成情緒失控、身心失調。
因此,布瑞克向取悅者大聲疾呼:不當好人沒關系!他并在書中深度分析“取悅癥”,幫助深受“好人”壓力所苦的人,為自己活,遠離取悅他人的夢魘。
為什么我想取悅別人?
我們生理上的基因的編排和社交模式最深層的指令,都催促我們要積極地尋求他人的贊美和肯定,尤其對于有控制力的獎勵(例如關愛、社會地位、學校成績、薪水等)的重要人物,他們的贊美肯定更加重要。
取悅者會沉迷,是因為取悅行為讓他們贏得所渴望的肯定。如果某件事讓你感覺很好,那你就可能會持續(xù)去做這件事,以便繼續(xù)維持這種美好的感覺。
一般而言,我們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因此,大部份的孩子會試圖取悅父母,以獲得肯定、安全感。這種看似和諧的親子關系,有時卻因為父母的偏執(zhí)而變調,讓小孩成為依賴“肯定”而行動的傀儡。特別是當父母以愛作為條件式的獎勵時,他們就等于將小孩推上尋求肯定之路,最后變成一個取悅者。
當小孩的外貌和舉止能讓父母滿意時,父母就會幫小孩貼上乖寶寶的標簽,也會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價值。但是當小孩無法取悅他們時,愛就被收回了。這樣條件式的父母之愛,對小孩會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這種取悅癥,從兒童時期開始萌芽,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地演變成取悅癥的三大成因(包括:取悅心態(tài)、取悅習慣、取悅感覺),最后不知不覺成為一個取悅他人,自己卻不快樂的取悅者。
取悅者的錯誤認知
取悅者對人際關系有不正確的假設。例如,別人的需求、期望,比我自己的需求重要,無論如何,我都不應該讓別人感到失望或受挫;我應該永遠抱持和善,不去傷害別人的感覺;我應該永遠快樂歡愉,絕不向他人表現(xiàn)出負面的情緒;我絕不將自身的問題或需要加諸在別人身上;別人應該永遠喜歡我、肯定我,因為我替他們做了許多事情。
大部份的取悅者相信,如果沒有把別人視為優(yōu)先,就會被人認為是個很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將不值得被別人關愛,最后都會被遺棄,過著悲慘的命運。取悅者認為,必須要不斷付出、做很多事來取悅別人,這樣才能贏得愛和關懷。
取悅者在人際關系中,總是將別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要放在不對等的地位,使得自己的生活常常因為必須配合別人而失調。事實上,行事以自我為本位,跟所謂的自私,是不同的。
“施”并不一定永遠比“受”有福,人際關系最好的平衡狀態(tài),是施受兼?zhèn)洹6淖冞@些假設,必須先改變自我觀念中對于“和善”的認識。
不和善沒關系
無法隨時和善待人,沒關系。乍聽之下,這個觀念似乎仍然具有威脅性,因為取悅者長久以來,一直擁有和善這項特質。但是,仔細想想,讓和善成為自我觀念的中心,已經(jīng)讓身為取悅者的你付出多大的代價?
你現(xiàn)在需要朋友幫忙,構筑新的自我觀念。如果去除掉和善這個字時,別人如何看待你?理想的自我觀念越貼近你真實發(fā)生的行為,你的自尊就會獲益越多。增強自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你的表現(xiàn)就像你理想中的自我。
取悅者要破解自己的心結,就要告訴自己:我自己的需要、欲望和意見,跟別人的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照顧自己,讓我愛的人知道我也有需求,讓他們知道他們也應該承擔一點責任來幫我滿足這些需求;擺脫尋求肯定癖,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想說“不”,就別說好。
好人是可以說不的。如果說“不”讓你這么充滿焦慮及罪惡,請這樣想:為了保留向最重要的人說好的權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對某些人、在某些時候堅決有效地說不。在適當?shù)臅r候向適當?shù)娜苏f不,并不損及你在別人眼中的價值。相反地,這會增加你的價值。
為自己活,而不是為父母活
回溯生命早期,取悅者也許發(fā)現(xiàn)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模式是造成自己成為取悅者的主因,如果是這樣,請勇敢切斷記憶的臍帶,告訴自己:
我的生命并不為了要滿足父母的期望或需要而活,我生來就是要為自己而活;如果父母不肯定我的生活,我沒有必要感到失望或不快樂,尊敬(或肯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父母沒有給我肯定,或者沒有給予無條件的愛,用我期待父母愛我的心態(tài)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他們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或需求而生的。
親密關系變數(shù):沖突與氣憤
在任何人際關系中,因為每個人在意見、偏好、風格或興趣上的差異,因此沖突有時是不可避免的。藉由取悅或其他方式來避免沖突,并不會讓沖突消失無蹤。
把沖突想成是一頭大象,就正好停在客廳的正中央。你可以只是跟它擦身而過,刻意地忽略它。你可以不跟它說話或談論它,但是大象仍然就是紋風不動地站在那兒。你心里很清楚,而大象其實也是了然于胸。
避免沖突并不是可以引以為榮的心靈力量,相反地,它是人際關系中令人擔憂的一種不正常癥狀,會凝結親密關系,阻礙依賴和信任。沖突常引發(fā)氣憤。氣憤本身具有重要的生理目的。氣憤是一種情緒的回應,警告你有不好的事要發(fā)生了,你可能會受到傷害。
最初氣憤所代表的意涵,是在生存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你無法表達憤怒,你心里就有缺陷,就像一只羔羊,被社會上的掠食者以及利用你順從或和善特性的人一口吞噬。
氣憤本身并不一定危險或糟糕,讓氣憤不健康的原因,是被表達出來的方式。但是對取悅者而言,比較嚴重的問題,似乎是如何處理他人的氣憤,而不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氣憤。
在許多家庭沖突的案例中,不斷重演的沖突事件也跟取悅癥脫不了關系。一般而言,伴侶中如果有人因為害怕口語或肢體的沖突,而習慣扮演取悅者的角色,在短時間內,使用取悅來避免氣憤的回應或爭執(zhí),也許可以暫時降低焦慮和恐懼。但把取悅當作避免氣憤的策略,只具有短暫的效果,隨之而來的常常是更劇烈的氣憤和爭執(zhí)。
如果在你的關系中,負面情緒的表達都被堵死了,那么你付出的代價將是犧牲了和他人真正親密、真誠、可靠的關系。長期壓抑你的氣憤會嚴重傷害自身健康,就跟經(jīng)常把氣憤爆發(fā)出來一樣,具有嚴重的傷害性。
生氣一定不好嗎?不一定。氣憤有程度輕微、嚴重之分。氣憤和沖突并不像取悅者認為的,一定會破壞關系。相反地,建設性的沖突對維持健康親密的關系,會有很大的良性助益。
沖突未必不好。建設性沖突局限于限定的范圍、以肯定雙方關系為依歸,要求徹底解決問題。破壞性的沖突則讓沖突范圍無限擴張、破壞人際基本價值,并且不斷重復出現(xiàn),永無寧日。
開始管理氣憤與沖突
因為身為取悅者的你曾經(jīng)使用取悅來避免氣憤和沖突,因此對于管理自身或別人氣憤的經(jīng)驗,可說非常有限。如何學習有效地管理這些氣憤、爭執(zhí)、沖突的恐懼情緒?建議取悅者以《氣憤量表》來管理氣憤與沖突,學習如何在讓自己不失控的情形下,安全適當?shù)馗惺芎捅磉_氣憤。
使用氣憤量表是避免失控相當有效的方法。藉由分析和評判的方式,讓感覺具體化,如此可以立即將自己的情緒分級量化,以此評斷氣憤等級、主宰自己的情緒。
氣憤量表將自己的氣憤程度由0到100分級,0表示平靜(一點也不氣憤),100表示大怒,你可以將自己的氣憤分10級,每級寫上氣憤程度的標簽(形容詞),可以用上的形容詞包括程度輕微的失望、心煩意亂、口角、不開心,到中等的不耐、不滿、討厭、敵意,到程度劇烈的狂怒、大發(fā)雷霆、憤恨等。
完成個人的氣憤量表,標示10個向上的氣憤感受之后,現(xiàn)在,你需要喚回記憶,從過去一些引發(fā)氣憤的事件作為實例,以了解自己對不同氣憤事件反應的等級。
在個人量表上某一處有一個點,如果超出這個點,你的氣憤會急速、遽然地上升,或是會跨進危險、失控的領域。
利用個人記錄和資訊,在量表上找出這一個點,當氣憤有危險上升的可能性,即必須立刻采取行動來解決問題并減低強度。
不論有多少的認識,真正的改變,需要實際的行動,必須藉由有系統(tǒng)的策略來改變不良的習慣,并用較健康的方式來取代。如果能夠透過這些方法改變長久以來的取悅癥,就可以重新掌控目前你感到不滿的行為、外表、健康習慣、關系、思想或感覺的任何部份。換言之,根除取悅癥,你就擁有了改變自己的力量。
鹽酸帕羅西汀片,適應癥為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常見的抑郁癥狀:乏力、睡眠障礙、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食欲減退。 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常見的強迫癥狀:感受反復和持續(xù)的可引起明顯焦慮的思想、沖動或想象、從而導致重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 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常見的驚恐發(fā)作癥狀:心悸、出汗、氣短、胸痛、惡心、麻刺感和瀕死感。 治療社交恐怖癥/
健客價: ¥45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
健客價: ¥88本品用于抑郁癥,亦可用于治療強迫癥。
健客價: ¥221、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2、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強迫癥初始癥狀的復發(fā)。
健客價: ¥74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反應性抑郁癥。常見的抑郁癥狀:乏力,睡眠障礙,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食欲減退。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常見的強迫癥:感受反復和持續(xù)的可引起明顯焦慮的思想、沖動或想象,從而導致重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常見的驚恐發(fā)作癥狀:心悸,出汗,氣短,胸痛,惡心,麻刺感和瀕死感。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常見的社交焦慮的癥狀:心悸,出汗,氣短
健客價: ¥68鹽酸帕羅西汀片,適應癥為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常見的抑郁癥狀:乏力、睡眠障礙、對日?;顒尤狈εd趣和愉悅感、食欲減退。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常見的強迫癥狀:感受反復和持續(xù)的可引起明顯焦慮的思想、沖動或想象、從而導致重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常見的驚恐發(fā)作癥狀:心悸、出汗、氣短、胸痛、惡心、麻刺感和瀕死感。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常見
健客價: ¥521.抑郁癥:百優(yōu)解片用于治療抑郁癥狀,伴有或不伴有焦慮癥狀。 2.強迫癥:百優(yōu)解片用于治療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 3.神經(jīng)性貪食癥:百優(yōu)解片用于緩解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貪食和導瀉行為。
健客價: ¥248主要用于抑郁癥,亦可用于治療強迫癥。(詳見內包裝說明書)
健客價: ¥22本品用于抑郁癥,亦可用于治療強迫癥。
健客價: ¥19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二年的時間內,仍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46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二年的時間內,仍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24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的二年時間內,仍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17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的二年時間內,依然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44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強迫癥初始癥狀的復發(fā)。
健客價: ¥87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狀態(tài)。也常用于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健客價: ¥24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狀態(tài)。也常用于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健客價: ¥24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狀態(tài)。也常用于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健客價: ¥23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狀態(tài)。也常用于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健客價: ¥22抑郁發(fā)作、強迫癥、神經(jīng)性貪食癥,可作為心理治療的補充用于減少貪食和導瀉行為。
健客價: ¥2081、抑郁癥及相關癥狀的治療。 2、強迫癥癥狀治療。
健客價: ¥721、抑郁發(fā)作; 2、強迫癥(OCD)。
健客價: ¥94抑郁發(fā)作,強迫癥,精神性貪食癥,可作為心理治療的補充,用于減少貪食和導瀉行為。
健客價: ¥22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也用于治療強迫癥。
健客價: ¥50適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其它詳見說明書。
健客價: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