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收到唇腭裂患兒家長的咨詢,問寶寶的聽力測試又沒有通過,怎么辦?那么腭裂患兒的聽力跟腭裂到底有沒有關系?怎么保護?
因為唇腭裂的治療是個系列治療的過程,寶寶的康復除了唇腭裂外科醫(yī)生之外,還需要耳鼻喉科、口腔、整形和語音康復醫(yī)生等,甚至需要心理醫(yī)生參與進來治療才能保證寶寶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
專家寫了一篇關于腭裂寶寶聽覺保護的科普,希望能解決家長們的困擾!
腭裂患兒聽覺異常的原因
唇腭裂是常見的一種口腔頜面部先天畸形,有數(shù)據(jù)報道,在我國,新生兒唇、腭裂的發(fā)生率約為1‰。
在人類軟腭內,有兩塊重要的肌肉,分別是腭帆張肌和腭帆提肌,它們與中耳和鼻咽部之間的通道咽鼓管相連,負責咽鼓管的開放活動,保證中耳腔內的壓力與外界大氣壓力維持平衡。
在腭裂患兒當中,由于腭帆張肌和腭帆提肌在軟腭中線的連續(xù)性中斷,止點前移,軟腭縮短,導致這兩塊肌肉的力量變得非常薄弱。再加上腭裂患兒進食時容易出現(xiàn)鼻咽反流,食物反復刺激鼻咽部可以導致鼻咽部出現(xiàn)慢性炎癥病變,局部粘膜水腫,導致咽鼓管功能的進一步惡化,在這種條件下,就會導致咽鼓管的功能障礙。
造成中耳腔出現(xiàn)持續(xù)性負壓,持續(xù)性負壓的存在,導致中耳內粘膜水腫,血管通透性增強,血管內的血清漏出增加,導致中耳積液,發(fā)生分泌性中耳炎。在腭裂患兒中,分泌性中耳炎的發(fā)生率高達70%-100%。
分泌性中耳炎會造成患兒聽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可發(fā)展為粘連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癥、膽固醇肉芽腫和后天原發(fā)性膽脂瘤等,可引起嚴重聽力減退和引起一系列并發(fā)癥。
腭裂聽覺保護的方法
目前對于唇腭裂患兒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通常采用修復腭裂的同時加以鼓膜置管術。
但是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隨著腭裂的修復和患者年齡的增長,腭帆張肌和腭帆提肌的肌力功能會逐漸恢復,咽鼓管功能會趨向好轉,中耳積液有可能自行排出,鼓膜置管會增加患者出現(xiàn)鼓膜遺留穿孔和繼發(fā)中耳炎的可能性。
筆者則認為修復腭裂后,患兒的肌力修復及咽鼓管功能的改善仍然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正常狀態(tài),有些患兒可能長達5-6年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中耳腔內的積液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粘連性中耳炎、感音神經性耳聾、聽骨鏈損害等問題,導致聽力出現(xiàn)嚴重損害,加重聽力修復對患者造成的手術創(chuàng)傷和醫(yī)療成本。
而早期腭裂修復同時行鼓膜置管術可以早期用鼓膜通氣導管暫時代替咽鼓管功能,保持中耳通暢引流、清除中耳積液,這對于迅速提高患兒聽力,預防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及“膠耳”發(fā)生有積極意義。
即使術后患兒遺留鼓膜穿孔或并發(fā)化膿性中耳炎,其治療的創(chuàng)傷及費用也較低。因此,筆者認為對于伴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兒,應在早期行腭裂修補術同時進行鼓膜置管術,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聽力損失導致的不良后果。
鼓膜置管術放置的通氣導管的時間一般為半年。放置導管期間要避免耳內進水,減少患兒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以免出現(xiàn)化膿性中耳炎。
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通氣導管為硅膠材質,放置于鼓膜外的一面帶有尾端,可以在門診直接牽拉取出,不用再次對患兒進行麻醉。有些通氣導管為金屬材質,沒有牽拉尾端,這種導管取出時需要對患兒進行麻醉后才能取出。
因此,建議放置帶有尾端的硅膠材質的鼓膜通氣導管。通氣導管取出后,遺留的鼓膜穿孔通??梢栽?周-3個月內自行愈合。個別不愈合的患兒,可以繼續(xù)觀察1年以上才考慮行鼓膜修補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