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wǎng)正式測定,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fā)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緯33.20度,東經(jīng)103.82度,
中國地震臺網(wǎng)正式測定,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北緯44.27度,東經(jīng)82.89度)發(fā)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地震時怎樣避難?
首先,遇到地震務必不要慌張,謹防導致出現(xiàn)地震沒受傷,反倒是采取不合適的逃生方式如跳樓等而遇到生命危險。
一般來說,地震時應采取就近躲避原則,在能掩護身體的物體、能產(chǎn)生支撐的地方坐下、蹲下或者趴下,盡量蜷曲身體,保護頭頸部,不要阻擋呼吸。
若是有收到預警提示則可以迅速前往室外空曠或防災建筑處。
同時遵守“活命三角區(qū)”原則,珍惜生命。
地震時不幸受傷該怎么辦?
擦傷出血、扭傷、骨折是地震中較為常見、也較為普遍的幾種受傷情況,那么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現(xiàn)場急救原則:
立即使病人脫離險區(qū);
先救命后治病,先復蘇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傷后輕傷;
爭分奪秒,就地取材;
保留離斷肢體和器官;
加強途中監(jiān)護和詳細記錄。
1擦傷出血
受傷者:
還能自由活動的情況下可以借助外物的壓迫使其止血,有條件的可用較為干凈的布類物品進行掩蓋式包扎,依次避免環(huán)境細菌入侵感染。
救援者:
用干凈紗布、繃帶、止血帶,配之生理鹽水,棉球棉簽等消毒處理后重新包扎,傷口不大不深的情況消毒后創(chuàng)可貼即可,而若有①傷口出血呈噴射狀、或按壓無法止住出血;②傷口污物難以去除;③傷口不愈合或紅腫熱痛;④傷口比較或露出比較多的脂肪肌肉的情況則應及時送往條件更好處進行治療。
2扭傷
受傷者:
察覺可能是扭傷后,在保證暫無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找一處平坦地帶并臥平不要亂動,把受傷的部位平放、不要再使其多受力,任何人包括你自己都不要急著去碰它,甚至連脫鞋、脫襪子等這樣的動作也不要做。
休息片刻待劇痛緩解后尋找可用來冷敷或者熱敷的器具物品進行初步的敷療,若無計可施則用掌心輕微按揉腫處(若有劇痛反饋則立即停止),并保持精神等待救援。
救援者:
對受傷者進行及時冷敷,盡早的最好,若拖太久也只能進行初步冷敷甚至直接進行熱敷,同時配之熱醋、熱酒、紅花油噴霧劑等進行治療,有經(jīng)驗的可對解溪穴進行按揉。
3骨折
受傷者:
如果避難途中不幸遭遇骨折,在確認已經(jīng)骨折的情況下借助外物固定使受傷部位不會隨意晃動,可以是棍子、雜志、傘等一切可利用上的物品,而若是不能確定則可初步通過部位是否變形、傷口顏色是否變紫變腫疼痛明顯來確定。
若發(fā)現(xiàn)有出血,則應輕輕加壓止血,盡量不要使骨折骨發(fā)生位移,出血量大則用按壓或者布條繩子捆綁進行止血。
而若骨折端外露,無經(jīng)驗者切莫嘗試將其推回去,以免感染內(nèi)部,對裸露在外的部分進行掩護性遮蓋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確定、或者疑似頸部、腰椎部位的骨折,同樣千萬不可隨意搬動,同時也要確保頸部的相對穩(wěn)定性,最好是不要使受傷部位再活動,緊急情況下可以選擇木板門板等較為堅固的物品作為擔架,等待救援。
救援者:
針對受傷部位進行重新固定,限制受傷部位的活動度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避免隊血管、神經(jīng)等組織造成二次傷害。
固定夾板的長度和寬度與骨折的肢體最好相適應,夾板固定應包括骨折部位上下各一個關節(jié),皮膚與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如棉花、紗布或用剪開的衣服條作襯墊。緊急情況下可直接借助病人的軀干或健側(cè)肢體進行臨時固定。
同時應注意骨折固定時切莫盲目復位,防止加重損傷程度,對于裸露在外的骨折斷端應妥善遮掩,不應回納導致感染。
肢體骨折固定時應將指(趾)端留出,以便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運情況。
若骨折已導致顱腦及其他重要臟器損傷,要密切注意神智和全身狀況的變化,并迅速送往就近醫(yī)院搶救。
另外要注意孩童從一米以上的高度墜落或摔下,骨折的發(fā)生率極高,救援一方應高度警惕此時摔傷后骨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