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國家游泳隊代訓的17歲女運動員慶文怡猝死的消息令人震驚惋惜。她上個月還在首屆青運會游泳比賽中摘得兩枚蛙泳金牌,10月28日隨隊參加身體檢查的結果也正常。
運動員猝死的痛心警示
慶文怡在青運會之后,以國家隊代訓隊員的身份在北京進行訓練。按照慣例,剛剛放假回來的她只是進行了恢復性訓練,運動量不大。11月8日是個星期日,下午,她和隊友們在游泳館游了不到1000米的放松游。晚上10時30分,她還在朋友圈里發(fā)微信。沒想到,11月9日凌晨,睡在國家隊宿舍里的慶文怡突發(fā)疾病,送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慶文怡的父母悲痛萬分,表示不做尸檢,讓孩子盡快安息。
以慶文怡的實力,進入國家隊甚至是征戰(zhàn)奧運會都有可能,生命的突然隕落,實在讓人痛惜。猝死這樣的悲劇,對運動員來說并非個例,不少運動員蓬勃的生命因此戛然而止。
首次引起國際足壇廣泛關注的球員猝死事件,是喀麥隆國腳維維安·福的不幸離世。2003年6月26日,28歲的維維安·福在聯(lián)合會杯半決賽進行到第72分鐘時心臟病突發(fā)倒地,隨后因搶救無效辭世。
2007年8月25日,22歲的西班牙國腳普埃爾塔在西甲聯(lián)賽中突然暈厥,搶救未果身亡,醫(yī)院證實普埃爾塔患有心臟病。
2009年8月9日凌晨,西甲西班牙人俱樂部隊長丹尼爾·哈爾克在集訓時因突發(fā)心臟病去世,年僅26歲。
2014年初,年僅22歲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國腳阿基姆·亞當斯,因心臟病引發(fā)的腦出血去世。
2015年7月3日,效力于中甲聯(lián)賽青島海牛隊的塞爾維亞外援格蘭·戈基奇在球隊大巴上突然休克,被緊急送至附近醫(yī)院搶救2個多小時后,年僅29歲的小伙子因心源性猝死被宣布搶救無效。
此外,很多中國人熟悉的美國排球女運動員海曼,曾與郎平并稱世界最佳主攻手。1986年1月24日,海曼在球場上忽然倒下,在送往醫(yī)院的途中心臟停止跳動;2001年,中國男排主力隊員朱剛也是在訓練中突然倒地,后因心臟血管瘤破裂搶救無效去世;1988年奧運會田徑女子100米金牌得主、美國名將格里菲斯·喬伊娜與慶文怡一樣,也是在睡夢中猝死……
體質(zhì)好≠不得心血管病
很多人認為,經(jīng)常運動的人特別是運動員有良好的體質(zhì),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其實不然。首都體育學院運動生理專家閆守扶教授接受采訪時說,“運動性猝死”一般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運動場上,還有一種是運動后6個小時甚至是24小時出現(xiàn)死亡。
歐洲學者曾在2002年至2014年期間對2354名運動員(包括1435名男性和919名女性運動員)進行心腦血管健康調(diào)查,其平均年齡約為27.6歲。報告顯示:有171名運動員患有不同形式的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高達7.3%,這一結果使學者們感到吃驚。歐洲心血管學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從1980年到2000年,全球范圍內(nèi)猝死的運動員超過2000名,其中足球運動員猝死的比例占總數(shù)的30%以上。
美國一家科研機構曾對1985年至1995年全美猝死的158名運動員進行了統(tǒng)計研究,在這158人中,有134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但僅有1人曾被確診患有心臟病,4人曾經(jīng)查出存在這方面的疾患。也就是說,在死亡降臨前,運動員一般無法知道自己身上隱藏著“殺手”。曾做客英國BBC《足球世界》節(jié)目的歐洲心臟病學會成員多利安·杜格摩爾博士說,心血管疾病更多的是在進行劇烈運動的情況下才會顯現(xiàn)出來。心臟功能分為休息和運動兩種情況,休息時各項指標是正常的,當劇烈運動時指數(shù)會升高并且變化無常。
運動性猝死的原因可以分為心源性和腦源性,以心源性猝死最為多見,約占90%。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病因包括冠心病、主動脈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等。對于年輕運動員來說,最常見心臟病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運動性猝死的36%;其次為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占17%-19%;而在年齡大于35歲的較年長運動員中,冠心病是運動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所占比例高達73%-95%。由此可見,這些心臟疾病本身就存在,只是運動后心臟負荷增加,這些病變的部位就開始出現(xiàn)問題,到了心臟再也無法承受時就會導致死亡。
運動員在國家游泳隊出現(xiàn)猝死的情況這是第一次,但心臟問題不可忽視。奧運會冠軍羅雪娟就曾經(jīng)有心律不齊、心臟缺血缺氧的情況發(fā)生,中國游泳一哥孫楊也受困于心肌缺血問題。對運動員來說,青春期是一個比較危險的時期,尤其是女運動員各項數(shù)據(jù)和指標變化非??欤菀装l(fā)生青春期高血壓、心臟病等突發(fā)疾病。
普通人健身要適度
很多人都很注意鍛煉身體,但對普通人來說,運動中也可能發(fā)生猝死。
現(xiàn)在馬拉松比賽很熱。11月15日上午8時,“2015年上饒全國半程馬拉松賽暨全民健身娛樂跑”在江西上饒開跑,一名19歲的男大學生在沖過終點后倒地,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初步原因判斷是心源性猝死。
英國倫敦馬拉松歷史悠久,自從1981年賽事創(chuàng)辦以來,已經(jīng)有11名跑手不幸逝世。而另一項統(tǒng)計則顯示,馬拉松比賽中選手猝死的概率為每10萬人中0.8人。加拿大心血管峰會上曾公布過一項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雖然經(jīng)常鍛煉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如果是馬拉松,心血管疾病發(fā)作的危險會提高7倍。
近來,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們都在曬自己跑了幾公里,暴走了多少步。但是,健身房發(fā)生猝死的事件并不罕見。今年10月22日,昆明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在健身房跑步機上跑步時突感不適,送到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今年8月12日,在北京一家著名健身房,一男子在上私教課時猝死;今年4月10日、4月13日,遼寧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南京一女大學生分別猝死在健身房;幾年前,一家著名跨國公司的總裁由于連日超負荷工作,在北京某健身房健身時猝死在跑步機上。
有統(tǒng)計顯示,去年,我國猝死病人達到50多萬,其中40多萬是心源性猝死。大約80%發(fā)生在家中,20%發(fā)生在路上或公共場所。其中40歲以上的發(fā)病率高達70%,青少年約占30%,男性多發(fā),約為女性的4倍。冬季,猝死的發(fā)病率約占50%以上,遠遠高于其他三個季節(jié)。冬季天氣驟冷、人體基礎狀況較低、血管彈性較差、血壓易于驟然升高、室內(nèi)外溫差過大等,都極容易引發(fā)心源性猝死。
對于猝死,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還無法做出準確的預判,不管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面臨的危險幾率都是一樣的。南京體院運動健康科學系主任孫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不管是普通人還是運動員的訓練,都要講求一個“度”字,不要輕易超越上限。比如參加半程馬拉松起碼需要有半年的積累,參加全馬起碼需要一年以上訓練量,并不是說經(jīng)過幾天的突擊訓練就能參加這樣的運動。很多在馬拉松比賽中猝死、受傷的選手,就是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循序漸進的訓練。同時,普通人健身,一定要根據(jù)身體狀況選擇運動量。如果最近身體很疲勞,最好減少劇烈運動,一旦感覺胸悶、缺氧、頭暈、背部放射性疼痛,應馬上停止運動并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心臟病患者游泳時要選擇溫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館,千萬別冬泳,突然進入涼水里易引起肢體血管和心臟血管痙攣,導致心動過速、喘不過氣來。運動時,要抱著娛樂的態(tài)度,不要和人比賽、競爭,逞一時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