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藥物Dacomitinib對轉移或復發(fā)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療效顯著
摘要:篩查腫瘤的PI3K通路及前炎癥細胞因子可能會幫助識別出最可能從Dacomitinib獲得收益的R/M-SCCHN患者,Cho博士補充稱。這類患者人群目前的不良預后很差。
根據(jù)2014年4月7日美國
癌癥研究協(xié)會年會(AACR)上發(fā)布的一項2期臨床試驗結果,試驗
藥物Dacomitinib在復發(fā)和/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R/M-SCCHN)中證實有陽性的抗腫瘤活性。
韓國首爾延世大學醫(yī)學院的醫(yī)學博士ByoungChulCho解釋稱,這款藥物在某些患者身上最具陽性臨床效果,這些患者的腫瘤存在野生型或有正常PI3K細胞信號通路及正常的前炎癥細胞因子表達水平。
篩查腫瘤的PI3K通路及前炎癥細胞因子可能會幫助識別出最可能從Dacomitinib獲得收益的R/M-SCCHN患者,Cho博士補充稱。這類患者人群目前的不良預后很差。
這項試驗招募了48名對鉑類為基礎的
化療藥物無效或被認為對鉑類藥物不耐受的R/M-SCCHN患者。他們每天以45mg的Dacomitinib進行治療。Cho博士與同行采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指南1.1版對結果進行評價。
總有效率(ORR)為21%。10名患者符合部分響應的特征,31名患者被認為疾病得到穩(wěn)定。對患者的隨訪時間平均為8.4個月,平均無進展生存期(PFS)為3.9個月,平均總生存期為8.2個月。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PIK3CA、同源性磷酸酶-張力蛋白(PTEN)突變與較低PFS之間有明顯的關聯(lián)。對于擁有正常PIK3CA和PTEN的患者,發(fā)現(xiàn)其ORR趨向于更高。這些患者的持續(xù)響應(DUR)時間通常較長。
前炎癥細胞因子及炎癥反應調節(jié)因子基因表達增加也明顯與較短的PFS有關。
前炎癥細胞因子的低表達患者傾向于有較高的ORR,顯著高的DUR。
Cho博士稱大多數(shù)不良事件屬1級或2級,是可管理的。最常見不良事件是皮膚毒性和腹瀉。
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1歲。大多數(shù)為男性。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全身功能狀態(tài)評分0/1/2分別占4%/75%/21%;
口腔/喉/咽得分分別占38%/19%/23%。Dacomitnib的一項3期試驗正在計劃中。
“通過利用我們的生物標志物數(shù)據(jù)來篩選那些最可能從這款藥物受益的患者,臨床試驗將更可能會成功。
?。▽嵙暰庉嫞簞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