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見有腎損害傾向的藥物
抗生素類:氨基糖甙類、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等;
非甾體類抗炎藥:水楊酸類,類胺類如乙酰胺基酚,吡唑酮類如保泰松,有機酸類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生物制品:a一干擾素、疫苗、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抗腫瘤藥:順鉑、別嘌呤醇、甲氨蝶呤、環(huán)磷酰胺等;
重金屬:汞、鉛、鋰、金、砷等;
利尿劑:呋噻米、噻嗪類、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抗驚厥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
止痛劑:嗎啡、哌替啶等;
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素、他可莫司等;
抗甲狀腺功能亢進藥物: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
中草藥及中藥制劑:含馬兜鈴酸類中藥如關(guān)木通、廣防己、青木香、馬錢子、雷公藤、龍膽瀉肝丸等。
2、腎前性氮質(zhì)血癥
利尿劑:大量水容量丟失,刺激腎臟血管強烈收縮,使腎小球灌注減少;
NSAIDs:血容量減少或有效血容量降低的患者,其GFR的維持部分是由于前列腺素介導(dǎo)的殘余腎單位的高灌注,而NSAIDs為前列腺素抑制劑;
ACEI:抑制出球小動脈的血管收縮,引起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可逆性升高;
其他:造影劑、環(huán)孢素、兩性霉素B、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麥角胺、大劑量多巴胺等。
3、腎性--急性腎血管損傷
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素、他克莫司、莫羅單抗-CD3
抗血小板藥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奎寧
抗病毒藥物:干擾素、伐昔洛韋
化療藥物:絲裂霉素、順鉑、博來霉素
抗凝、溶栓藥:華法令、肝素、鏈激酶
4、腎性--急性腎小管損傷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第一代頭孢菌素、磺胺類藥物、兩性霉素、環(huán)孢素、順鉑和異環(huán)磷酰胺;
許多抗微生物制劑對腎小管上皮細胞產(chǎn)生直接的毒性作用;
應(yīng)用順鉑和環(huán)磷酰胺者,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發(fā)生率高達70%;
順鉑在近端小官細胞內(nèi)積聚,引起線粒體及細胞膜損傷。
5、腎性--急性間質(zhì)性腎炎
抗菌藥物:青霉素、頭孢菌素類、利福平、異煙肼、氯霉素、紅霉素、乙胺丁醇、喹諾酮類、多粘菌素B、四環(huán)素、米諾環(huán)素、萬古霉素、呋喃妥因、磺胺類和甲氧芐啶;
非甾體抗炎藥:選擇性COX2抑制劑和美沙拉嗪等;
利尿劑:包括噻嗪類、呋塞米、氨苯蝶啶等;
其他: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奧美拉唑、卡馬西平、別嘌醇、氯貝丁酯、甲基多巴、丙磺舒、干擾素、白介素-2、阿昔洛韋等。
6、腎性--急性腎小球病變
金制劑、青霉胺、卡托普利、NSAIDs、鋰制劑、干擾素-α、帕來膦酸等。
7、腎后性--梗阻性腎病
腎小管內(nèi)梗阻: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甲氨蝶呤、氨苯蝶啶、磺胺藥、膦甲酸、茚地那韋等;
輸尿管梗阻:美西麥角、麥角胺、二氫麥角胺、甲基多巴、吲哚洛爾、阿替洛爾、肼屈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