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很羨慕我和老公間的默契,認為我們應(yīng)有青梅竹馬式的深度革命友情,其實我倆只認識三月就閃婚了。
當時我已28歲,爹媽把我和前男友拆散后,家里長輩們急火攻心給我安排相親,生怕我剩下變成娘家一負累。
還得先說說前男友的事兒。
前男友是在上海工作認識的,敦厚沉穩(wěn)、睿智風趣,身高170不到,顏值嘛,一言難盡,總之就是比較扛老,二十多歲看著像四十似的。但我是一個“盲目注重精神世界”的人,我覺得他品性極佳,他那種從容淡定的范兒我今生都修煉不來。而且我是個生活白癡,跟這個男生在一起基本就是被當作弱勢群體扶助的,什么事都不用自個兒操心,他都能幫你搞定。
無知快樂的日子正過著,忽然有一天,爹媽更年期發(fā)作,覺得一個小姑娘漂在外面太不穩(wěn)定,愣是把我從上海給招回老家。
回老家后第一件事,是被火速發(fā)配到事業(yè)單位端茶倒水。第二件事是開始激烈表達對前男友外表的差評。
我估計他們是把我當范冰冰養(yǎng)的,覺得自個兒閨女太美麗太震撼人心了,談戀愛至少應(yīng)該帶回王力宏那種顏值水準的驚喜大禮包,讓親戚朋友鄰居和路人都發(fā)出驚世駭俗的贊嘆和羨慕。
于是,我們真的被成功拆散。
原諒我那時的軟弱,并不懂得捍衛(wèi)什么主權(quán)。當?shù)鶍屢悦嗖臅r候,作為一個14歲就離家求學(xué)并未與他們長期相處的懵傻少女,只能唯命是從。
我待嫁閨中無人問津的悲慘事跡迅速傳遍整個小城,所有和我們家沾親帶故的人都在為我奔走相告、操心勞力。
對于我無數(shù)次不領(lǐng)情的拒絕相親,爹媽日漸怒從心頭起。眼看著別人家比我年齡小的姑娘都出來溜娃了,我還在他們眼前無知地晃來晃去。爹媽表示,必須立即結(jié)婚。
他們瞅準了某個天天混飯局夜場的官二代,認為他很適合我,自顧自說著就開始籌備訂婚事宜了。所有人都入戲很深,我們家的三姑六婆臉上已經(jīng)開始洋溢著那種曖昧喜悅的笑容了。
于是我慌不擇路地上網(wǎng)注冊婚戀網(wǎng)站,我承認這是一個極不靠譜的舉動,在那樣一個孤立無援的境地下,人被逼急了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就在網(wǎng)上認識了現(xiàn)在的老公,三個月后,火速結(jié)婚走人。
決定跟這個人結(jié)婚是因為——他有過這樣一種夢幻式的表述:“我理想的生活是在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
沒錯,就是這么無厘頭的表述,我決定趕快把自己嫁了,別給娘家人添堵,也不給社會增加負擔了。
從父母家獨立出來的那一刻,我對自由的喜悅更甚于對婚姻的憧憬。
這件事說明一個問題,我的結(jié)婚并沒有經(jīng)歷長期磨合與考驗,甚至是為了逃脫家族壓力趕快抓了一個人來結(jié)婚。但至少,這個人是我自己選的,而不用跟那個整天色瞇瞇盯著夜總會美眉的官二代在一起。就算這場婚姻不夠深思熟慮,我唯一能為自己保全的是道德底線。
與前男友相處的幾年里,我是個懶散快樂的小女孩;婚后生活卻更像是一場償還。
老公完全符合了我當年的特質(zhì),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而我則要承擔起家庭的方向。這時我才了解到生活的厚重,或者說沉重。這是自己選的婚姻,亦無法同人抱怨。
孩子出生以后,老公依然處于懵懂游離狀態(tài),我頭一次體驗到母愛的力量從自己身上以洪大之勢迅速生長出來。
許多人對我剖腹產(chǎn)剛出院就自己帶寶寶表示驚訝,其實那不是裝酷,而是沒的選。神奇的是,那段時間身體透支嚴重,卻連感冒都少有。潛意識里并不敢生病發(fā)燒,我生病一天,孩子就無人照料。
對我而言,生活的最大獎賞就是孩子抱著我親我的時候。那個瞬間,聞著小嬰兒身上的肉香味兒,柔軟得生怕碰碎了,心中的愛和滿足就一點點蔓延開來,覆蓋了這孤獨艱辛的日子。
大概在孩子兩歲以后,父母忽然主動聯(lián)系我,要我?guī)Ш⒆踊厝タ纯?,雖然我爸依然對我不聽從他們的安排表示不滿。
孩子再大一點時,已經(jīng)會確切表達她的愛了。慶幸的是,在獨自帶孩子的日子里,我是真的很享受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甚至不覺得我在照顧她,她更是我孤單生活里的依靠和慰藉。
老公開始偶爾介入到帶孩子的活動中,孩子也很享受與爸爸相處的時光,他不斷體會到當爸爸的甜蜜。有時間他越來越殷勤地在家做飯。不得不說他的手藝確實是一流,我們家慢慢有了三人一起吃飯的溫馨畫面。
和他取得有意義的溝通,源于幾個人生課題,很重要的一個是關(guān)于他的性格形成。
他是敏感封閉又容易激動的個性,剛結(jié)婚的時候,每當看到他情緒失控,我都會傷心痛苦地把自己卷入其中,像所有婚姻里的女人一樣感到委屈和恐懼。
我也哭過、絕望過,但幾年的時光過去,我竟慢慢變得平和。我意識到他的性格也給自己造成了許多痛苦,我們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一定首先已經(jīng)傷害到了自己。
我試著追問他的童年,他斷斷續(xù)續(xù)講述了記憶里的片段。他有一個極度壓抑的童年和青春期。他也曾瀟灑樂天,但不知為什么,他的媽媽始終要求他像女孩子一樣乖巧懂事。他做任何事,媽媽都會強烈地壓制他,或者用眼淚讓他自責從而變得聽話。他不能自主做決定,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違背大人的意愿,不能與同齡人交往……幾乎是一個被幽閉的靈魂。
了解了他的過去,我對自己這幾年所受的冷落忽然就釋然了。
原來,他并不是你的敵人,他的童年才是。
晚上,把孩子哄睡以后,我會跟他聊天。也許我真的放下了對于自己“不幸?;橐?rdquo;的憤懣,從他的角度出發(fā),聽他講述內(nèi)在的沖突。這樣的對談已不記得有多少了,總之他越來越愿意與人聊天,甚至我們的談話已經(jīng)接近某種心理咨詢層面的深度溝通了(唉,前些年的書總算沒白讀)。
婚姻里的爭吵大都是無謂的消耗。當一個人與自己尚無法友好相處,你根本不必對他心存幻想,包括指望他對你好、指望他強大到可以讓你依靠。
意識到這一點,還有什么可怨的?
他開始慢慢轉(zhuǎn)變。
以前做任何事都習慣了討要父母的認可,婚后依然是個無法做決定的大孩子,潛意識里把身邊人都當作了“內(nèi)在父母”。我對于他的“過分乖巧”真是不喜歡,只好鼓勵他與我作對。最初的時候,我鼓勵他不要砸東西,有意見就說出來,或者吵出來、罵出來。很難想象,他竟不會吵架。他說,父母從不允許他表達相反的意見和觀點,從小到大,他要么惟命是從,要么憤怒暴走。
我讓他在生活中多做決定,不管對錯都予以支持。要他學(xué)會放松,生活無需終日奔波,活著本是件賞心樂事。就這樣,從練習吵架開始,從學(xué)會做決定開始,從主動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利益開始,他看到自己的內(nèi)在感覺一點一點被表達,對他來講,應(yīng)該是一件欣喜的事吧。
他多年緊繃的神經(jīng)逐漸松弛下來,在媽媽面前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他在廚房主動琢磨復(fù)雜的菜式,還對著手機學(xué)唱歌,甚至玩起了吉他。
他變得開朗積極和健談,晚上經(jīng)常練習毛筆字,沉心靜氣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多。遇到工作上的事,常能頂住壓力執(zhí)行自己的意志。
其實我始終不認為他“改變”了,他并沒有刻意去變成某個正能量的形象,而是內(nèi)心深藏多年的那個真我終于有機會表現(xiàn)它自己了。
想想我做了什么呢?改變是他自動發(fā)生的,不是我的努力。
我所做的只是告訴他:你有一個真實的自我潛藏在心里。
這一段艱辛的成長看似傷痕累累,卻給了我勇氣重新梳理親子關(guān)系與夫妻關(guān)系。
難得的是,這段關(guān)系里的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各自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