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能量損傷機制如高速碰撞、高處墜落的增多,復雜骨折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增高。
本文介紹一例單側髖關節(jié)后脫位合并同側股骨頭及雙側股骨干骨折,同時合并同側髕骨開放性骨折脫位,一起來看看如何診治吧!
因車禍入院治療
男,25歲,4h前發(fā)生車禍,致胸腹部及雙下肢疼痛不適,當即感雙下肢活動受限。
檢查結果及診斷如下:
體格檢查:右髖及雙下肢活動受限,雙側大腿腫脹畸形,局部壓痛明顯。右膝部腫脹,可見一長約10cm傷口,傷口不齊,出血,髕骨外露。雙下肢感覺、末梢血運良好。急診行X線片示:右側股骨頭骨折,右髖關節(jié)脫位。雙側股骨上段骨折,斷端錯位分離。右髕骨粉碎性骨折伴髕骨分離脫位。CT示:兩肺挫傷,左側少許氣胸待排;左側部分肋骨骨皮質扭曲;左側胸膜反應。脾臟挫傷,腹盆腔積液積血;右側股骨頭骨折伴右髖關節(jié)脫位。診斷:多發(fā)性損傷,兩肺挫傷,左側氣胸,左側部分肋骨骨折,脾臟挫傷,腹盆腔積液積血。雙側股骨上段骨折,右髕骨粉碎性骨折脫位,右側股骨頭骨折,右髖關節(jié)脫位。
a:急診行骨盆正位片b:盆腔CTc:入院再行髖關節(jié)CT掃描+三維重建d:骨盆正位片e:右髖側位片f:右膝正位片g:術后4月余復查右側股骨正位片h:髕骨骨折已愈合i:側位片
診治經過
入院后急診在股神經阻滯下行右膝清創(chuàng)VSD負壓引流術+異物取出術,術畢安返病房,欲行脾臟挫傷保守治療。2h后患者生命體征出現波動,血壓下降,再次急診在全麻下行脾切除+腹腔引流+雙下肢股骨髁上牽引,手術順利。術畢安返。
術后行髖關節(jié)CT掃描+三維重建示:右側股骨頭骨折伴右髖關節(jié)后脫位。待患者病情平穩(wěn),5d后在全麻下行右股骨頭、股骨干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麻醉后取平臥位,適當墊高右側臀部。在右大腿前外側股骨斷端處切開5cm,撬拔復位,在右股骨大粗隆后上方作6cm切口,行股骨髓內釘固定。自大粗隆切口處向近端右髖后外側切開約15cm,逐層切開,暴露關節(jié)囊,見右股骨頭骨折,右髖關節(jié)后脫位,股骨頭圓韌帶斷裂。遠端向后上方移位,另一部分股骨頭離斷,游離于髖臼內。予斷端復位,克氏針固定,手持髓內釘瞄準器支架,在其輔助下使髖關節(jié)復位。自股骨頭下向股骨頭內攻入空心螺釘兩枚固定。檢查髖關節(jié)在位,活動可。術畢安返病房。
左下肢繼續(xù)行股骨髁上牽引,待患者病情平穩(wěn),12d后在全麻下行左股骨干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右側髕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麻醉成功后,患者置于牽引床,左股骨干骨折行髓內釘固定,右髕骨骨折行鋼絲張力帶固定。
術后4月余復查,行X線攝片示骨折愈合情況良好,內固定位置可。左下肢活動尚可,右下肢活動稍受限,功能鍛煉中。
復雜股骨骨折損傷機制
1.屈髖屈膝位,受沿股骨干的縱向擠壓力或撞擊力(如機動車事故中膝關節(jié)撞擊儀表盤)可首先致股骨干骨折。
2.如殘余暴力沿股骨干近折端繼續(xù)向上傳遞,則可造成髖部損傷。
3.直接暴力撞擊也可能導致膝關節(jié)損傷,包括髕骨骨折、膝關節(jié)如軟組織的挫裂傷。
要點總結
1.正確診斷:雙側髖關節(jié)的骨盆前后位片以及受傷髖關節(jié)的CT/MRI。
2.立即復位:預防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異位骨化等并發(fā)癥及改善預后。股骨頭碎片達到解剖復位時可行保守治療,骨折片復位不滿意或嵌頓于頭臼之間時則需切開復位內固定。
3.處理髖關節(jié)脫位與股骨干骨折的先后順序:可同時閉合復位髖關節(jié)脫位和股骨干骨折,然后予以股骨髁上或脛骨結節(jié)持續(xù)牽引,可同時予以外固定。若閉合復位髖關節(jié)失敗,可先行股骨干骨折固定后再復位髖關節(jié)。
4.如何閉合復位髖關節(jié):成功獲得復位的報道所使用的方法有手法牽引復位、借助外部工具間接復位以及切開復位。
本例患者先行股骨干骨折髓內釘固定,復位髖關節(jié)時遇到了困難,拆除髓內釘尾帽,再次安裝髓內釘瞄準器支架,術者手持支架作為把手使髖關節(jié)復位。借助臨時外固定支架可使離斷的股骨干成為一個整體,力量及方向控制更為有效。
5.閉合或間接復位優(yōu)于切開復位:特別是對于髖臼或股骨近端不使用內固定的患者。開放手術有明顯的風險:坐骨神經麻痹、異位骨化、缺血性壞死、失血和感染。
6.并發(fā)癥:主要是股骨頭缺血壞死、異位骨化、周圍神經損傷以及關節(jié)炎。Pipkin骨折脫位的股骨頭壞死及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率分別為8%~25%和12%~20%。
本例患者按照多發(fā)性損傷治療原則及損傷控制性手術理念,未及時進行髖關節(jié)復位及骨折的固定,其并發(fā)癥及預后我們還將繼續(xù)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