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治療頸椎病 肩周炎的仲景經方
摘要:柴胡桂枝湯,對于由外邪引起的頸肩關節(jié)酸煩疼痛(頸椎病、肩周炎等)有很好的療效。其中,頸僵硬者,宜加葛根;兼關節(jié)酸痛者,加白術健脾祛濕;兼陽虛,舌胖大,脈遲弱者,應加白術、附子溫陽祛濕。
提到醫(yī)圣張仲景的方子,大家耳熟能詳,現(xiàn)在經方醫(yī)家將仲景經方運用于臨床各類疾病,不僅治療常見病效如桴鼓,還能解決很多疑難雜癥。今天,小編將帶大家學習的這張方子,不但是治療內科疾病的常用方,對于頸椎病、肩周炎這樣的頸肩關節(jié)疾病療效也非常好。到底是哪首經方呢?且看正文——
《傷寒論》第146條: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桂枝(去皮),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半夏(洗)二合半,芍藥一兩半,大棗(擘)六枚,生姜(切)一兩半,柴胡四兩。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加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
條文解讀
1.傷寒六七日,是表邪易傳少陽之時。“發(fā)熱,微惡寒”,太陽表邪仍在。“支節(jié)”,包括肩關節(jié)、四肢關節(jié)、腰背關節(jié)。“支節(jié)煩疼”,是關節(jié)處的肌肉韌帶酸痛而煩。
2.肢節(jié)疼痛,是太陽病營衛(wèi)不和的表現(xiàn);而“支節(jié)煩疼”,則是少陽郁火,影響太陽經的營衛(wèi)運行,導致肢節(jié)處的氣血流通不暢。臨床上,凡是因風濕痹阻陽氣,或者因少陽郁火,郁阻陽氣,導致肌肉關節(jié)處的氣血不暢,都會有酸楚疼煩的感覺。
由于少陽經脈循行于身體的側面,所以柴胡桂枝湯證最多見頸肩關節(jié)處的煩疼。
3.“微嘔”,是少陽膽火犯胃,胃氣上逆的反應。“心下支結”,也是少陽膽火犯胃,兼
痰氣郁火,停結于心下所致。故患者常有食物難下行,心下堵脹之感。
由于此癥有心下支結,說明兼有胃虛停痰的病機。卻沒有腹痛、腹瀉,說明沒有明顯的脾陽虛,故可以用黃芩清瀉膽火。如果兼有腹痛或心下悸(脾陽虛重)者,則須去黃芩。
柴胡桂枝湯證的辨證要點
臨床上,只有符合少陽郁熱證兼桂枝湯證者,才有顯著療效。其中,尤其注意:不能簡單地看是否有“汗出、惡風”這組癥狀,就認為是桂枝湯證。必須鑒別是否有脾胃虛寒體質,再見“汗出、惡風、右關脈浮軟者”,才可靠。因為陽明里熱證,也可以見到汗出惡風;少陽郁熱證,也可以見到頭面汗出惡風。否則僅憑汗出惡風就用桂枝湯,極易加重里熱,導致高熱不退,甚至是病情加重。
柴胡桂枝湯的常見加減
1.柴胡桂枝湯,對于由外邪引起的頸肩關節(jié)酸煩疼痛(頸椎病、肩周炎等)有很好的療效。其中,頸僵硬者,宜加葛根;兼關節(jié)酸痛者,加
白術健脾祛濕;兼陽虛,舌胖大,脈遲弱者,應加白術、附子溫陽祛濕。對于因內傷肝陰血虧虛導致的頸肩關節(jié)痛則無效!
2.對于素體太陰里虛,兼少陽郁熱克土而見胃脘脹痛者,柴胡桂枝湯有很好的療效。若胃隱痛,心下拘急,提示太陰脾胃虛寒、肝血不足,應改用
小柴胡湯合桂枝加芍藥湯,甚至柴胡建中湯。
3.外感發(fā)熱癥,如果既有少陽證,又有汗出、惡風、關節(jié)疼痛、右脈浮軟者,柴胡桂枝湯有特效。
4.太陽少陽兩感證,兼有
咳嗽痰液稠黏量多,或喉中痰黏難出者(支氣管炎、咽喉炎),宜以柴胡桂枝湯合半夏厚樸湯治療。
5.太少兩感證,兼有惡寒、身疼痛、汗不出者,則宜以小柴胡湯合葛根湯治療。
6.以上各癥,如果兼右脈滑大、口干渴、唇紅等陽明里熱見證者,必須加生石膏30~60g。
7.以上各癥,如果兼面唇色晦暗,大便稀溏,下肢涼,應加入附子、干姜,并減少黃芩用量,或者去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