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練腦
太極拳對腦的功能起著積極的調節(jié)和訓練作用。太極拳要求精神專一,全神貫注,意動身隨,內外三合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這些細微、復雜、獨特的鍛煉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極拳練習過程當中,是對大腦很好的鍛煉,進而調整身體諸系統(tǒng)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防身的目的。
太極拳是“以靜制動,雖動猶靜”,動與靜結合的鍛煉方法,這有益于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整。它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等有顯著療效,如果長期堅持下去,亦可逐漸消除疾病在大腦皮層引起的病理興奮,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太極拳強調在周身放松條件下進行鍛煉,它不僅要求身體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腦放松。在大腦支配下,神經、肌肉放松又能反向性地使全身小動脈得到舒張,同時緩解小動脈壁的硬化,對高血壓患者更為有利。在腦力、體力勞動后進行全身放松,能使興奮的神經、疲勞的肌肉恢復得比較快,這就是練拳比靜止更能消除疲勞的原因。
二、煉氣
祖國醫(yī)學認為:血的運行主要靠氣的推動,稱為“氣為血帥”;同時氣又能控制血運行干經脈之中,故又稱“氣能攝血”;氣可以促進血的新陳代謝,稱為“氣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導致氣血兩虛,稱為“氣隨血脫”。
太極拳煉氣是在大腦皮層對諸神經系統(tǒng)的統(tǒng)攝下,全身處于松靜狀態(tài),隨著深長的呼吸,促使內臟器官和外部肌肉有節(jié)律的舒張、收縮,腰脊、四肢螺旋纏繞將“沉蓄”于丹田(小腹)之元氣運送到全身,此時末
梢神經會產生酸、麻、脹、熱的感覺,即所說的“氣感”。通過氣的運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約200條毛細血管打
開使用(在平時只有5條左右有血流過)。它們的搏動,好像給身體增加幾百萬個微小的“心臟”,這些外圍小
心臟的大量開發(fā),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對心臟病的防治極為有利。通過肢體的順逆纏繞運動,不僅鍛煉了肌肉的彈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環(huán)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液受阻而產生的心、胸、血管病癥。
練太極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通過橫膈上下鼓動,牽動胸腹運動加強,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這是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液旺盛,吸收機能加強,對諸臟腑產生的疾病,如腸胃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常都會收到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