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1
有機食品未必更安全
有機食品其實就是按照有機產品的標準進行生產、加工、銷售的供人類消費、動物使用的產品。
事實上,有機食品在生產和加工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化肥、化學農藥、化學生長調節(jié)劑。
但它是否會因此更安全呢?未必。
首先,有機食品同樣會使用農藥。
有機食品確實「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農藥」,但不代表它不使用農藥,只是它用的是「有機農藥」。
有機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允許使用農藥的,包括一些植物源和動物源的殺菌劑、殺蟲劑,如天然除蟲菌素、魚藤酮類等;還有一些礦物來源的殺真菌劑、殺蟲劑等,如石灰水、波爾多液等。
盡管跟人工合成農藥來源不同,但它們同樣具有毒性,也并非完全不殘留,如果不清洗干凈就吃下去,對身體同樣可能有安全風險。
2014年1月,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發(fā)布一項開展近兩年的檢測結果,45.8%的有機果蔬含有農藥殘留,1.8%的殘留超標,檢測人員認為,農藥殘留可能是從臨近的非有機農場漂移而來的,或者通過土壤或者地下水轉移過來的,也可能是在儲運過程中與非有機產品的接觸中獲得。但總之,是無可避免。
不管是使用合成農藥還是植物源性農藥,是否安全關鍵還在于合理使用和監(jiān)控安全的殘留量。
從環(huán)保角度考慮,有機農業(yè)中使用的植物農藥,也未見得對環(huán)境友好。研究表示,這些植物農藥,對環(huán)境和動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其次,有機食品會有天然毒素的風險。
一些植物性食物,為了預防天敵,會產生天然的毒素;而且,有機食品也有霉菌毒素污染的風險,比如花生同樣會可能發(fā)霉,也會有黃曲霉毒素的風險;谷物也會有真菌毒素的風險,比如玉米中可能有伏馬菌素的風險。
另外,有機化肥有重金屬和病菌污染的風險。
有機蔬果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而使用植物性堆肥或是動物排泄物代替。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動物牲畜體內都有病菌和重金屬,會隨著糞便排出,用這些肥料種植出來的蔬果,就可能沾染上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可能引發(fā)食用者的感染甚至死亡。
2011年德國一家有機農場的蔬菜導致3950個大腸桿菌中毒案例,其中53人死亡;2013年美國一有機農場的冷凍混合莓導致甲型肝炎流行,在10個州造成162人得甲肝。這兩次嚴重安全事故的源頭都來自有機農業(yè)實用的糞肥。
所以,有機食品并不一定更安全,關鍵在種植是否規(guī)范。只要規(guī)范種植,常規(guī)食品和有機食品都是安全的。
真相2
有機食品未必更純凈
有機食品生產過程中也會使用食品添加劑。
我國國家標準就對有機食品的生產有明確規(guī)定,有機食品可以使用添加劑和加工助劑,其中包括37種添加劑和22種加工助劑。關于食品添加劑,丁香醫(yī)生另起一章向大家介紹。
所以,不要以為有機食品就是無添加的。
有機食品不是「純天然」的。
很多人會將「有機食品」與「純天然食品」劃等號。
但是,國際上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沒有明確的純天然食品的標準。人們很難界定究竟什么樣的食品才是純天然的。
如果按照人們所期望的沒有農藥、沒有獸藥等化學物質來作為評價純天然食品的標準,我們根本找不到純天然了。
要知道,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農藥、化肥等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一些地區(qū)的空氣和水等自然環(huán)境已經被污染,我們吃的所有事物都不可避免的含有這些物質。
如本用療品于條治下可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 下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 中耳炎: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 竇炎: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 皮膚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克雷白桿菌引起。 5. 尿路感染:由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或腸桿菌引起。 盡管本品對以上
健客價: ¥28.5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7:1)片功效:本品可用于治療如下條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下呼吸系統(tǒng)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中耳炎: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竇炎: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嗜血桿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皮膚及皮膚軟組織感染:由β-內酰胺酶產生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克雷白桿菌引起。 5、尿路感染:由大腸桿菌、
健客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