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凋亡與眼科疾病有關
摘要:細胞凋亡(apoptosis)又稱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受基因調控的細胞主動自殺過程。于1972年首先由Kerr等首次提出了生物界的細胞凋亡的概念,并且簡要描述了它的形態(tài)特征。
細胞凋亡(apoptosis)又稱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是受基因調控的細胞主動自殺過程。于1972年首先由Kerr等首次提出了生物界的細胞凋亡的概念,并且簡要描述了它的形態(tài)特征。細胞凋亡時,形態(tài)上早期細胞核固縮、染色體邊集在核膜內側呈新月形、核碎裂;細胞漿和細胞器密度增高,細胞體積變小;線粒體正?;蜉p微腫脹;細胞膜皺摺、卷曲,早期細胞膜的完整性未破壞;細胞膜出泡(blebbing),芽生成膜包裹的凋亡小體(apoptoticbodies),內含完整的細胞器和核碎片;在細胞組織中,凋亡小體常迅速被鄰近的細胞吞噬,周圍組織中無炎癥反應。凋亡的最基本的生化改變是由于激活了的特定的核酸內切酶將核染色體從核小體間裂斷,形成由大約為180~200bp或其多聚體組成的寡核苷酸片段。同時凋亡的發(fā)生與許多的基因調控有關,如Bcl-2家族、p53基因、C-myc基因等。所以根據這些變化通過如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電泳技術、DNA的標記技術、流式細胞儀等技術可將其鑒定出來。目前通過研究發(fā)現許多眼科疾病都與凋亡有關。
角膜病
正常角膜的上皮細胞、基質細胞和內皮細胞之中存在凋亡抑制基因Bcl-2、Bcl-xl和凋亡促進基因Bax等,同時存在Fas(CD95受體,是腫瘤壞死因子受體家族成員之一)和Fas配體的表達。在角膜上皮損傷之中,Glaso等證實了角膜上皮擦傷的凋亡存在。在正常的角膜上皮代謝之中,Sandling等證實與凋亡有關。
角膜基質細胞凋亡的發(fā)生許多與角膜上皮損傷有關,其凋亡的發(fā)生主要是在IL-1α和IL-1β的誘導下,通過Fas和Fas配體途徑而引起的。Wilson等證實角膜上皮擦傷之后,基質細胞的死亡主要是通過凋亡發(fā)生的。同時他也證實在單皰病毒性角膜上皮炎引起的角膜基質細胞的死亡,也是通過凋亡引起的。
此時凋亡的存在,也阻止了病毒向深部組織的擴散。Helena等認為在角膜曲光手術之中,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比其他屈光手術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可預測性、角膜霧濁輕、發(fā)生率低,是因為保護了角膜上皮沒有激發(fā)角膜基質細胞凋亡。但是,角膜上皮病變誘導基質細胞的凋亡機制還不太清楚,認為與損傷角膜上皮細胞之后破壞了角膜上皮細胞和基質細胞之間的信號聯系或由角膜上皮細胞釋放的一些間質引起了基質細胞的凋亡。在角膜移植排斥反應之中也有凋亡的機制參與。在排斥反應時,由于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浸潤,釋放炎性介質如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等誘發(fā)了凋亡的發(fā)生。
角膜內皮細胞中仍然存在凋亡基因,但其研究較少。Li等實驗證明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房水中存在由虹膜和睫狀體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以提高Bcl-2的水平,阻止體外培養(yǎng)的角膜內皮細胞的凋亡發(fā)生。
白內障
目前許多學者認為,
白內障的形成與晶狀體的上皮細胞凋亡有關。Harocopos等通過實驗證實晶體上皮細胞的凋亡在白內障的形成之中是通過Ca2+途徑激活的。Li等證實同時凋亡的發(fā)生與c-fos的表達有關,同時其還認為白內障晶狀體上皮細胞的凋亡是許多非先天性白內障形成的共同基礎,在如由于氧化損傷、紫外線或其他有毒物質這些損傷因素,通過誘導細胞凋亡這一共同途徑導致晶狀體上皮細胞的死亡,白內障病人中較缺乏諸如上述損傷因子的防御機制,而易導致白內障的發(fā)生。當晶狀體上皮細胞發(fā)生死亡后,晶狀體混濁的形成與鈣離子滲入、半胱氨酸酶的激活、細胞骨架降解、晶體蛋白聚集、水和電解質滲入等諸多因素有關,最終導致皮質和核混濁。而Harocopos等認為凋亡在老年性白內障形成中不是一個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