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檢查結果為臨床診斷和疾病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如果出現(xiàn)假性結果勢必會影響病情評估,甚至會導致錯誤的治療。下面介紹幾種血液科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假性檢驗結果,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假性高血鉀
假性高鉀血癥在臨床中較為少見,主要是指患者實際血鉀水平不高,但由于血細胞破壞等原因引起血清血鉀檢測增高,若血清鉀與血漿鉀離子濃度差>0.4mmol/L,且患者無高血鉀的癥狀、體征以及心電圖表現(xiàn),則診斷為假性高血鉀[1]。
臨床上可引起假性高鉀血癥的血液疾病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增生異常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2]。常見的導致假性高鉀血癥原因主要為血液標本存放不當以及采血時過度拍打靜脈血管等造成紅細胞破裂,為了排除標本溶血的影響,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推薦,當血鉀離子濃度≥55mmol/L時應考慮有無溶血的干擾。因血小板增多癥、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假性高鉀血癥則較為少見。
臨床上在遇到骨髓增生異?;颊?,應警惕因血小板或白細胞過度增多引起假性高鉀血癥,而在采集此類患者的血樣時應注意避免對血樣造成機械刺激[3]。
針對骨髓增殖性疾病、白血病尤其是血小板、白細胞明顯升高者出現(xiàn)的高血鉀,不要貿(mào)然進行降鉀處理,需結合臨床、心電圖進行鑒別??蓱酶嗡乜鼓獦吮静⒓皶r檢測以避開血液凝固過程,從而反映體內(nèi)真實的血鉀水平。
假性血小板減少
目前臨床血小板計數(shù)多使用全自動細胞分析儀完成,但由于其特異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數(shù)量容易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為樣本凝集、樣本量不足、樣本被稀釋、冷凝集樣本、自身凝集樣本、小紅細胞、細胞碎片、大血小板等。其中,乙二胺四乙烯(EDTA)依賴性的假性血小板減少(EDTA-PTCP)最為常見。EDTA還可導致血小板活化,促進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原凝集,血細胞分析儀將這些凝集的血小板誤認為白細胞,導致血細胞減少和白細胞升高的假性檢驗結果[4]。
另外,一些血小板體積異常的疾病,如巨大血小板綜合征,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體積偏大,而白血病、敗血癥、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患者的血小板體積常偏小,血細胞分析儀器會將體積過大的血小板誤認為紅細胞進行計數(shù),將體積過小的血小板當做噪音不進行計數(shù),從而使血小板計數(shù)結果偏低[5]。臨床醫(yī)生在判讀上述檢驗結果時需予以注意。
假性低血糖
成年人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時稱為低血糖,,可出現(xiàn)交感神經(jīng)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的表現(xiàn),如頭暈、心悸、大汗、意識障礙等。白血病假性低血糖定義為白血病患者外周靜脈血糖濃度低于2.8mmol/L但無相關癥狀,應用有效化療后,隨著白細胞計數(shù)下降,患者靜脈血糖值可恢復正常[6]。
血液科常見的導致假性低血糖的疾病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淋巴瘤等。某些常用的藥物如維生素C、谷胱甘肽等具有強還原性,應用這些藥物靜脈滴注的患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測定血糖會導致血糖結果的假性降低[7]。
臨床上對于懷疑假性低血糖的患者可采用速凝管或抗凝管留取標本,離心后盡快檢測。另外,可加測指尖血糖,以鑒別真假低血糖。
假性血鈣結果
測定體液中的鈣濃度在臨床診斷上具有重要意義,血鈣檢測作為臨床一般常規(guī)檢測項目,目前較多使用偶氮砷Ⅲ比色法[8]。在巨球蛋白血癥、多發(fā)性骨髓瘤、重鏈病等疾病中,異常免疫球蛋白合成有可能影響偶氮砷Ⅲ法測定總鈣的結果。
對于酸堿平衡紊亂患者的血鈣結果,需注意假性高血鈣、假性低血鈣、假陰性結果的可能。對于血漿白蛋白低下的患者,需警惕假性低血鈣的出現(xiàn),而當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明顯增多時,尤其是IgG型時,需警惕假性高血鈣的發(fā)生[9]。
總之,在臨床實踐中,應對與患者癥狀、體征不符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避免假性檢查結果導致的錯誤治療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