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家長與老師不必太過擔心,即使是您的子女或?qū)W生對您坦承表示他有同性戀傾向或他是同性戀者,您都不必太驚慌,馬上大驚小怪地急于要改變或否認孩子有這種傾向;應該以接納、鎮(zhèn)定的態(tài)度來協(xié)助他們進一步確認為什么他會認為自己有同性戀傾向或是同性戀者。因為很多青少年以為或擔心自己是個同性戀者,而事實上他們現(xiàn)在是處于「同性密友期」,對同性同儕容易產(chǎn)生認同感與好感,甚至比較喜歡與同性朋友交往,使青少年誤以為自己是同性戀,或被同儕認定為同性戀者,而感到困擾不已,其實這不是真的同性戀。
也有一種同性戀傾向是屬于“情境式的同性戀”,比如在監(jiān)獄、軍隊、男子學?;蚺訉W校,比較容易發(fā)生情境性的同性戀。其中大多的成因是因為缺乏異性的情境因素,讓當事人沒機會學習如何了解異性、如何與異性展開關系、如何與異性相處等發(fā)展任務,使其交往的對象局限在同性之間。再加上升學主義的影響,多半的老師與家長通常不鼓勵青少年交男女朋友,甚至堅持反對青少年與異性交往,因此青少年與同性朋友交往比與異性朋友交往的阻力較少,導致他們的情感或親密需求轉(zhuǎn)向同性同儕身上,而誤以為自己是個同性戀者。
因此,學校老師與父母在得知學生或子女具有同性戀傾向時,不要太驚慌,應該接納與傾聽青少年對自己同性戀傾向的看法、感受、認同程度與困擾,協(xié)助當事人澄清對同性與異性者的情感偏好,評估是否真的屬于同性戀者,還是只是處于同性密友期或是屬于情境性的同性戀,以此作為因應或協(xié)助當事人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