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yī)治疾病也治心病。唐代天際大師石頭和尚醫(yī)術高超,名揚天下。他有一張專治心病的妙方,現保存在昆明華亭寺。藥方上寫著:用藥七味一一好肚腸一根,慈善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老實一個,陰陽全用,方便不拘多少;焙制方法一-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三分;忌-一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箭中傷,腸中毒,笑里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歷代都有人以此作為處世的“座右銘”。
還有些老中醫(yī)喜用中草藥名作對聯,借藥喻人喻事,形象生動。如警示官迷心竅、為富不仁者,有“人參莫為官桂忙,厚樸處世淡蓯蓉”。吿誡性情暴躁、肝火欲旺者,有“煩暑最宜淡竹葉,傷寒尤妙小柴胡”。規(guī)勸以功自居、忘乎所以者,有“大將軍因陳甘遂,滑石臺前,步步細辛(心)敲半夏(下);白頭翁旋復熟地,常山腳下,聲聲龜(歸)極須防風”。這些用藥名串成的聯文,寓意深刻,工整俏皮,令人拍案叫絕。
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曾在四川蓬溪任知縣,后因承父志編修《本草綱目》,決意辭官回鄉(xiāng),在餞行席間,接任他的那個貪官向李時珍懇求:”素知李公醫(yī)道高明,盼賜-副滋補養(yǎng)身之方,不勝感激!“李時珍對他的劣跡早有所聞,順手開了一藥方:“柏子仁、木瓜、官桂、柴胡、益智、附子、八角、人參、臺烏、上黨、山藥各一錢。”那貪官如獲至寶,令差役去藥鋪抓藥,恰遇藥鋪老板是個聰明人,他捋須大笑不語。差役再三打聽,方知藥方上各味藥名頭-個字合起來是“柏木官(棺)柴(材)益(一)附(副),八人臺(抬)上山”。這段揚善止惡的故事,在民間一直流傳至今。
舒肝養(yǎng)血,化瘀理氣。適用于急、慢性無黃疸型肝炎及肝炎綜合癥。
健客價: ¥20溫腎益精。用于久病腎虛,腰膝酸軟,遺精陽痿。
健客價: ¥298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價: ¥25.5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價: ¥35溫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濁,消導化食。用于萎縮性胃炎,淺表胃炎及其他性胃炎,胃竇炎及傷食濕重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癥。
健客價: ¥20采森牌采森中老年型鈣片:補充鈣、維生素D。 川貝雪梨膏(老中醫(yī)):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斧標驅風油:祛風止痛,芳香通竅。用于傷風噴嚏,鼻塞頭痛,舟車暈浪,跌打扭傷,肌肉酸痛,蚊蟲叮咬。
健客價: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