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飛機出行需要更好地舒適和安全保障。有些做法是嚴厲禁止的,比如吸煙。然而有些行為雖然沒有違背安全事項,但是會令旅行的舒適度大打折扣。
1、在起飛和降落時睡覺
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艙內的空氣壓力隨著高度迅速變化,這個時候容易引起耳鳴,嚼口香糖或者重復吞咽動作都是很好的解決辦法。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最好保持清醒,若身體因進入睡眠狀態(tài)而沒有做好準備,可能會導致耳膜受損、流鼻血等嚴重后果。
2、拒絕空乘提供的飲料
飛行時艙內的空氣極度干燥,可以說人體的每一次呼吸都在消耗體內的水分。飛行海拔更高時,如果你一點水都不喝,身體就很容易進入脫水狀態(tài)。因此,為了健康著想,不要拒絕空乘提供的飲料。
3、喝過多汽水
氣壓的變化會導致體內產(chǎn)生氣體,喝汽水也會產(chǎn)生同樣的反應,因此在飛機上喝汽水會加重胃脹氣造成的不適感。為了避免著陸后肚子脹脹的,盡量在飛機上少喝汽水。
延伸閱讀:感冒坐飛機,小心引起“航空性中耳炎”
現(xiàn)代人坐飛機去旅行的頻率越來越高,而這恰恰成了分泌性中耳炎(也叫航空性中耳炎)的誘因。特別是患者如果正處于感冒期間,乘坐飛機更容易誘發(fā)中耳炎。
感冒過的人可能都會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鼻塞時,聽力總會受到影響,聽不太真切,尤其是擤鼻涕的時候,會出現(xiàn)耳鳴的癥狀。其實,鼻子生病了,耳朵也會跟著“受罪”。由于鼻部原因引起的耳部疾病并不少見,有時感冒也會導致中耳炎,繼而影響到聽力。
耳部分為外耳、中耳、內耳,而聲音的傳導主要靠中耳進行,所以一旦中耳出現(xiàn)問題,就會引起耳悶、耳鳴等癥狀。而中耳與外部交通主要通過咽鼓管進行,咽鼓管是與鼻腔后方——鼻咽部連接在一起的,這也就是鼻部患病會導致耳部疾病的原因了。正常情況下空氣可以在打哈欠、咀嚼、張口時由鼻咽部的咽鼓管張開,使中耳與外部進行氣體交換,保持氣壓平衡穩(wěn)定。而感冒會引起鼻咽部水腫,造成咽鼓管堵塞,這會造成空氣不能進入中耳,如該種情況持續(xù)較長時間就會引起中耳負壓的情況,繼而導致耳悶、自聽增強,有回音、耳鳴等,如病情繼續(xù)發(fā)展則會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黏連性中耳炎甚至聽力下降。
另外,感冒時,鼻腔內會有鼻涕分泌液,擤鼻涕時分泌液容易被壓入中耳內感染導致中耳炎。而感冒時坐飛機,由于高空負壓,會使原本咽鼓管堵塞更嚴重,造成中耳內負壓更大。因此,一旦出現(xiàn)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早治療,如果鼻涕比較多,擤鼻涕時最好采取一側擤的方法,千萬不要過分用力,以防鼻涕進入鼓室。
專家提醒,感冒患者鼻堵、流涕等癥狀較重時,最好不要乘坐飛機。如果實在無法避免,在起飛和降落時注意做吞咽動作,能起到促進中耳腔壓力與外界平衡的作用。若感覺癥狀仍未消除,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閉緊嘴巴,用力呼氣,讓氣流沖開咽鼓管進入中耳腔。但在做這個動作之前,要保證鼻腔內沒有過多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