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是人類胚胎時期第一塊發(fā)生骨化的骨(胎兒時期第5周),同時也是惟一僅通過膜內化骨的長骨。鎖骨骨折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骨折之一以青少年為多見,常為間接暴力所致,一般為側方摔倒,肩部著地或前側以手或肘部著地,暴力所導致鎖骨而發(fā)生骨折。
一、鎖骨骨折的分類
1.鎖骨骨折根據損傷病理與預后的不同,可分為三型:
①I型:骨折無移位,喙鎖韌帶完整;
②Ⅱ型:骨折有移位,喙鎖韌帶損傷,遠骨折端受上肢重力的牽引向下移位,并隨上肢與肩胛骨的活動而活動,易發(fā)生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③Ⅲ型:鎖骨外端關節(jié)面的骨折,易漏診,常導致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
2.鎖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為外1/3骨折、中1/3骨折和內1/3骨折。其中內1/3骨折最為多見,占鎖骨骨折總數的75%~80%,容易發(fā)生典型的移位,骨折可分為橫形、斜形和粉碎形。外1/3骨折較為少見,僅占鎖骨骨折總數的12%~15%。
二、臨床特點
(一)鎖骨骨折
1.有明顯的外傷處
2.鎖骨處可出現(xiàn)腫脹、瘀斑、局部隆起或畸形,用手可觸及骨折端或骨擦感及骨擦音,局部壓痛明顯,上肢不能上舉或后伸。
三、康復評定
康復評定是康復治療的基礎,是治療的依據,也是制定治療計劃、實施康復治療技術和手段,以及評價整個治療全過程的重要內容,一般性檢查、測量、肌力評定、關節(jié)活動度檢查。
四、康復治療
傷后1~3周,肩部固定,主要進行肘、腕、手的屈伸及前臂的內外旋功能練習,可逐漸進行抗阻訓練,如果未行內固定術,可用電療法治療。傷后3日內,局部用冷療,4日以后可用:
1)超短波治療:雙極對置,無熱或微熱,10~15分鐘,每日1次,10日一個療程;
2)超聲波治療,局部接觸移動法,每次15分鐘~20分鐘,每日一次,10日一個療程;如果有金屬固定物(鋼針、鋼板),應慎用電療法治療。
3)紅外線光治療:垂直照射患部,以有舒適溫熱感為準,每次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4~6周,傷側避免負重,可進行肩部的全方位主動功能練習,但外展不超過80°,開始肩袖肌訓練,繼續(xù)肘、腕部肌肉等長收縮,促進握力。
8周以后,逐漸至完全負重,增加訓練的強度,應用關節(jié)松動術(同肩關節(jié)脫位),改善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關節(jié)囊的緊張度,恢復其柔韌性、伸張度、恢復正常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肩帶肌肉等長訓練及抗阻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