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骨科頻道 > 骨科治療 > 康復理療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訓練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訓練

2017-11-28 來源:第251醫(yī)院骨科中心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ACL)對維持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起著重要作用,其損傷、撕裂、斷裂會引起膝關節(jié)向前的不穩(wěn)定,同時由于本體感覺的喪失,長期可致肌肉萎縮、導致和加重膝關節(jié)的反復扭傷。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訓練

  可致半月板及軟骨的損傷,最終引起骨性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前交叉韌帶斷裂超過6周即屬于陳舊性損傷,前交叉韌帶斷裂很少可愈合,韌帶通常已在關節(jié)液里溶解吸收了,所以ACL損傷之后需要進行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恢復其功能。目前通常采用微創(chuàng)關節(jié)鏡下重建前交叉韌帶來恢復其功能。

  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通過詳細的病史,準確的查體可以確診前交叉韌帶的斷裂,但膝關節(jié)核磁常用于可疑的韌帶損傷。

  關節(jié)鏡不僅可以用來對關節(jié)內疾病的治療,也是一個很好的檢查確診工具。

  通過術后微小及皮內縫合切口我們可以觀察到關節(jié)鏡下手術的微創(chuàng)及術后患者只有輕微的疼痛,疼痛的輕微對于術后的康復功能鍛煉非常重要。而除了手術成功與否之外,術后康復訓練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后的功能恢復程度。

  術后康復訓練流程

  1.術后1-2周

  術后1周內處于炎癥反應期,應以減輕關節(jié)疼痛、消除下肢腫脹、避免關節(jié)積液、減少肌肉萎縮為主要目標。術后患腿抬高放于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jié)下方應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腿墊成微彎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則在醫(yī)生指導下擺放于舒適體位,單純前交叉韌帶重建患者術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負重行走(既患肢可以踩地)以滿足簡單的日常生活。合并軟骨損傷、半月板切除或縫合的患者的負重行走酌情延后(既患肢不可以踩地)。

  術后1-2天可每2小時冰敷一次,每次15min,冰敷最好使用冰箱中凍好的冰塊,放到雙層塑料口袋中,再加上適量的水,做成冰水混合物。又服帖,同時效果好。每次冰敷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伸膝練習:術后第二天開始。每天下午進行2次(手術側足跟墊在一個枕頭上,膝關節(jié)下方懸空,膝關節(jié)上方根據(jù)需要可以放置一個1-2kg的小沙袋),能一直保持每天練習伸直15-20分鐘,一直到術后半年。

  麻醉消退后,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jié),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訓練完成后均應即刻進行加壓冷敷。注意嚴禁抬小腿動作,以防止影響重建韌帶的穩(wěn)定性,既術后兩周內避免40度——0度的暴力主動伸膝活動。如:踢球動作。

  (1)踝泵:術后麻醉消退后立即開始。用力、緩慢、全范圍的踝關節(jié)跖屈、背伸活動,具體就是用最大力量向上勾腳尖5秒后再向下踩5秒,每天總量500——1000次。很重要。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除腫脹,防止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

  (2)股四頭肌等長練習:術后立即開始。用力收縮大腿前肌肉5秒后放松2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500次/日。

 ?。?)腘繩肌等長練習:麻醉消退后開始。患腿放于枕頭上,用力下壓枕頭,使大腿后側肌肉繃緊及放松,持續(xù)5秒后放松2秒,>500次/日。

 ?。?)直抬腿:膝關節(jié)伸直后抬離床面15度,持續(xù)到力竭。6周內每天幾次即可,6周后逐漸增加。

  術后第4天開始屈膝練習。a.屈膝流程為:解除直具→屈曲致目標角度→維持10分鐘→佩戴直具→冰敷20分鐘。b.屈膝的方法有:90度內坐位捶腿,90-105度坐位頂墻,100度以上坐位抱腿、仰臥位捶腿。。雙手抱住膝上10cm處將大腿向上抬起,足跟貼著床面逐漸主動向后滑動,然后被動伸直,膝屈曲角度從15、30、45、60、75、90度,也可一次達到90度。每日遞增,每日2次,每次堅持1-2分鐘。合并半月板后角縫合的患者,2周內避免主動屈曲膝關節(jié)。

  膝關節(jié)支具應鎖定在0度伸直位。拆線后可開始推髕骨,向上、下、內、外四個方向各推動1次,1次達到髕骨的活動范圍并維持lO秒鐘,每日1次,連續(xù)推3天即可,推完后即刻冷敷10分鐘。

  2.術后2-4周

  這一階段的康復訓練應以加強膝關節(jié)活動度,以及加強腿部肌肉力量為主,以便為下地行走等等日常生活的功能打好基礎。訓練內容包括踝泵、滑板、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直腿抬高、夾球、腘繩肌訓練等。

  術后第2周應用生物反饋儀指導進行股四頭肌與腘繩肌的等長收縮練習,然后再獨立練習6組,每組10個,每個用最大力收縮10秒、休息10秒。連續(xù)5天后患者可脫離生物反饋儀自行練習,以后每周監(jiān)測1次肌力。

  第3周開始進行直腿抬高訓練,在膝上10cm處加沙袋并逐漸增加沙袋重量進行漸進抗阻訓練,每天3組,每組10個,每個lO秒、休息2秒。

  3周后膝屈曲活動角度繼續(xù)加大到95度,維持至術后4周達到100度。

  逐漸調整支具由0°-30°范圍屈伸,并每3-5天加大角度,第4周調整支具至30度。

  3.術后5-6周

  屈膝角度可大達125度。開始進行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訓練,可訓練抬小腿動作,增加重建韌帶的應力,并適當進行步態(tài)訓練。

  4.術后6-8周

  康復訓練主要包括滑板、直腿抬高、夾球、腘繩肌訓練、抬小腿、功率車、步態(tài)訓練等。訓練患者帶支具完全負重行走。強化股四頭肌肌力和關節(jié)活動范圍訓練。關節(jié)屈曲可達135度,直具自由活動范圍可達90度。

  5.術后9-12周

  術后10周開始強化肌力(增加練習次數(shù),但不加大負荷)。(注意:髕股關節(jié)有癥狀者,肌力練習改為支抬腿和屈曲小于20度的靜蹲,而不進行屈膝30度以上的靜蹲練習)。

  靜蹲練習方法:兩腿分開,兩腳之間的距離比肩膀稍髖,身體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傾,腳尖及膝關節(jié)正向前,不得內外八字,此時雙膝開始彎曲下蹲。雙膝彎曲角度根據(jù)患者身體情況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體情況很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達到屈膝90度;如果患者身體欠佳和大腿肌力弱,雙膝輕度屈膝即可。這時患者下蹲位置較高,患者較省力,隨著練習后肌力的增加增加屈膝的角度至無痛最大角度(不超過90度)2-5分/次,間隔5秒,5--10次連續(xù)/組,2-3組/天。10周時被動屈伸膝角度應達到基本與健側相同,12周主動屈膝正常。直具自由活動范圍可達120度。且無明顯疼痛??祻陀柧毴砸栽黾蛹×头€(wěn)定性為主,繼續(xù)進行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可增加慢跑訓練、蹬踏練習和更多專項運動能力訓練,如有條件可進行各項功能測試,為下階段日常生活及正常運動提供客觀的依據(jù)。

  6.術后12周一半年

  術后12周主動屈膝正常。可以去除直具。術后半年內,患者重建的新韌帶還不夠堅固,腿部肌肉的力量通常也還沒有達到正常的水平,因此所有練習和運動都必須循序漸進,不得冒進。這一階段的主要康復目標在于進一步強化腿部肌力和關節(jié)穩(wěn)定性,同時逐漸恢復膝關節(jié)的運動功能,讓新建的前交叉韌帶能承受各種活動產(chǎn)生的應力,全面恢復患者日常生活。

  這一階段可進行膝繞環(huán)練習、跳上跳下練習、側向跨跳練習、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等。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70%1RM(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xù)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必要時患者可佩戴護膝以進行保護,術后半年應可進行輕體力勞動,無骨性關節(jié)炎者9個月后可進行較重體力勞動或對抗性體育活動。

  7.術后半年-1年

  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術后康復訓練方法

  主動踝關節(jié)背伸

  主動踝關節(jié)跖屈

  股四頭肌等長練習

  腘繩肌等長收縮功能練習

  直抬腿練習

  側抬腿練習

  后抬腿練習

  坐位抱腿

  仰臥位抱腿練習

  跪位屈膝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chǎn)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