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您的位置:健客網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針刺針灸 > 選對穴位 針灸就能輕松搞定蕁麻疹

選對穴位 針灸就能輕松搞定蕁麻疹

2020-03-13 來源:云南中醫(yī)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慢性蕁麻疹多由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火,耗傷陰血,或因脾氣虛弱,濕熱蟲積,或因沖任失調,經血過多,或因久病耗氣傷血等,均可致營血不足、生風生燥、肌膚失養(yǎng)所致。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風團,驟然發(fā)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跡,有的病人尚有發(fā)熱、腹痛等全身癥狀。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fā)過一次蕁麻疹。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風瘙癮疹”“風疹”的范疇。

病因病機

發(fā)病原因不外內外兩端,內因稟賦不足,外因風邪為患。由于衛(wèi)表不固,感受風寒或風熱之邪,客于肌膚,致使營衛(wèi)不和;或因飲食不節(jié),內有濕熱、食滯,外受風邪侵襲,使內不得疏泄,外不能透達,郁于肌膚而發(fā)。慢性蕁麻疹多由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火,耗傷陰血,或因脾氣虛弱,濕熱蟲積,或因沖任失調,經血過多,或因久病耗氣傷血等,均可致營血不足、生風生燥、肌膚失養(yǎng)所致。

辨證分型

風熱犯表:風團色紅,灼熱劇癢,遇熱加重,伴發(fā)熱,咽喉腫痛;苔薄黃,脈浮數。

風寒束表:風團色白,遇風寒加重,得暖則減,伴惡寒;舌淡苔薄白,脈浮緊。

腸胃實熱:風團色紅,成塊成片,伴脘腹疼痛、惡心嘔吐、便秘或泄瀉;苔黃膩,脈滑數。

血虛風燥:風疹反復發(fā)作,遷延日久,午后或夜間加劇,心煩少寐,口干,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

基本治療

[治則]疏風清熱,養(yǎng)血潤燥。

[處方]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陰交。

[加減]風熱犯表加大椎、風門;風寒束表加風門、肺俞;血虛風燥加風門、脾俞、足三里;腸胃實熱加內關、支溝、足三里;喉頭腫癢、呼吸困難加天突、天容、列缺、照海;女性經期風疹伴月經不調加關元、肝俞、腎俞。

[操作]每次選用3~5穴。毫針刺用瀉法,風寒束表者可在風門、大椎加用灸法。留針15~30分鐘,急性者每日針刺1~2次,慢性者可隔日針刺一次。急性者無療程可言,慢性者10~15次為一療程,蕁麻疹發(fā)作與月經有關者可在每次月經來潮前3~5天開始針刺治療。

其他療法

1.皮膚針

[取穴]風池、曲池、血海、夾脊穴。

[操作]毫針刺,中強手法叩刺,至皮膚充血或隱隱出血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三棱針

[取穴]曲澤、委中、大椎、風門

[操作]每次可選用一個四肢穴和一個軀干穴。曲澤或委中穴處用三棱針對準瘀血經脈快速點刺一厘米深左右,使暗紅色血液自然流出,待顏色轉淡紅后再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鐘;大椎或風門穴用三棱針刺0.5~1厘米深,立即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鐘。急性者每日一次,慢性者一周一次。

3.拔罐

[取穴]神闕

[操作]用大號玻璃罐拔之,先留罐5分鐘,起罐后再拔5分鐘,如此反復拔3次;也可以用閃罐法反復拔罐至穴位局部充血。每日一次,3次為一療程。

4.耳針

[取穴]肺、胃、腸、肝、腎、腎上腺、神門、風溪。

[操作]以毫針淺刺,中強刺激;也可在耳前靜脈放血數滴;每日一次。或用埋針法、壓丸法,2~3日一次。

5.穴位注射

[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大椎、膈俞等穴。

[操作]每次選用1~2穴,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或抽取自身靜脈血加入抗凝劑注入穴位,每穴2~3毫升。

(1)針灸治療本病效果良好,一般通過1~4次的治療能較快退疹止癢,對慢性蕁麻疹應查明原因,給予相應的治療。

(2)治療期間應避免接觸致敏食物或藥物,忌食魚腥、蝦蟹、酒類、濃茶、咖啡、蔥、蒜辛辣等刺激性飲食,保持排便通暢。(本文選自:《農村實用針灸技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