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在治療小兒腹瀉上有許多方法可以選擇。
兒童免煎顆粒劑服用方便,療效也不錯。如果小兒確實不配合,也可以選擇其他方法:
1.針刺療法
方法一:主穴取足三里、中脘。配穴取內(nèi)庭、氣海;發(fā)燒加曲池;嘔吐加內(nèi)關、上脘;腹脹加天樞;傷濕加四縫;水樣便多加三陰交。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每日針刺1~3次。用于各型腹瀉。方法二:主穴取天樞、足三里。嘔吐加內(nèi)關;腹脹加公孫;發(fā)燒加曲池;偏虛寒加灸關元、神闕。用于各型腹瀉。
2.艾灸療法
方法一:足三里、中脘、神闕、關元,隔姜灸或艾條溫和灸。每日灸1~2次。用于脾虛型、脾腎陽虛型腹瀉。方法二:取足外踝最高點直下赤白肉交界處以艾條溫和灸兩側穴位各10~15分鐘,日灸2~3次。用于各型腹瀉。
3.熨敷法
五倍子9克,生姜6克,白胡椒7粒,蔥白一段。將生姜搗爛如泥狀,余藥研成細末,食醋20~25毫升,加熱至50~60℃,與上藥粉攪拌至糊狀,以手試不燙為宜,臍部先以凡士林油涂擦一遍,趁熱敷肚臍部約6厘米×6厘米寬、厚約0.3厘米范圍,外蓋沙布繃帶包扎,每日換藥1次。若遷延性腹瀉,可配合三棱針刺四縫穴,每日1次。
4.臍敷法
吳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研成細末,每次用末1.5克,調(diào)成醋或植物油成糊狀,敷于臍部,外用紗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用于傷食、風寒、脾虛型腹瀉。或用溫開水將五倍子、肉桂、冰片各15克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部,并加熱熨。
5.推拿法
風寒腹瀉可推三關、揉外勞、補大腸、揉臍、推上七節(jié)骨,揉龜尾、揉合谷、按揉足三里。腹痛腸鳴重者加揉一窩風,拿肚角;體質(zhì)差的加捏脊;驚惕不安的加清肝經(jīng)。濕熱腹瀉、傷食腹瀉可清脾胃,清大腸,清小腸,推六腑,揉天樞,揉龜尾。脾虛腹瀉可補脾經(jīng),補大腸,揉足三里,團摩腹,推上七節(jié)骨,揉天樞。脾腎陽虛可揉龜尾、揉關元,推脾土,掐脊,推脾土,揉天樞,揉足三里,團摩腹。
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療效好
小兒推拿確實是治療小兒腹瀉的一種好方法,在不脫水的情況下有時確實可以說不用吃藥和打針就可以治好疾病。下面向大家簡單的介紹幾種常用推拿手法:
1、揉腹法。
家長可以把手掌攤開,放在寶寶的腹部,逆時針輕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鐘左右。這個按摩手法可以讓孩子止住腹瀉,同時促進腸胃功能潤化。醫(yī)生提醒,一定要逆時針,也就是要逆著腸子的方向揉動。
2、推背法。
方法要領是順著寶寶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膚微紅發(fā)熱為止。小兒腹瀉傷經(jīng)液,氣血經(jīng)液同源,所以要給寶寶補氣血。脊柱屬中醫(yī)督脈,主一身之陽,推背可以補陽氣,健脾補腎,增強孩子抵抗力.
3、推上七節(jié)骨。
用拇指側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從寶寶的骶骨(尾椎)出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命門(督脈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處止。推拿時,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膚發(fā)熱為適度。這是比較好的止瀉手法。
板門穴在手掌大魚際平面,家長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順時針旋揉寶寶手掌大魚際,次數(shù)在50次左右。按揉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強腸的蠕動功能,讓寶寶的腸功能更好。
5、補腎。
家長按住寶寶的小拇指最外面一節(jié)的指腹,順時針旋推,150~300次。在這里,是寶寶腎經(jīng)的反應點,腎主水,所以推拿此處可以補腎水,防治寶寶因腹瀉而發(fā)生脫水的情況。
在腹瀉期間飲食上應注意:
對于單純腹瀉,大多不需要禁食。即使禁食,也不超過6~8個小時。禁食的結果,可能使寶寶出現(xiàn)饑餓性腹瀉,出現(xiàn)脫水和電解質(zhì)紊亂,還可能造成營養(yǎng)不良。沒有醫(yī)生囑咐,爸媽不能對腹瀉的寶寶實行禁食或饑餓療法。食療在治療腹瀉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具體方法包括:6個月以內(nèi)的寶寶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腹瀉,都不要停止母乳喂養(yǎng),但乳母要少吃油脂重的食物,并在喂奶前30分鐘到1個小時喝一杯溫開水,稀釋奶液。如果寶寶有脂肪瀉,就盡量給寶寶吃前一部分的母乳。前一部分的母乳中含較多的蛋白質(zhì),后一部分的母乳含較高的脂肪,不利于腹瀉兒的消化。牛乳喂養(yǎng)的寶寶,可以加大水與奶的比例,如果腹瀉前喂純?nèi)椋篂a初期可把牛奶配成4:1、3:1、2:1,還可把奶煮沸,去掉上面的奶皮,降低脂肪含量,成為脫脂奶。同時可以適當延長喂哺的間隔時間,減少喂哺劑量(對于吃得少的寶寶,只要寶寶想吃,就不要限制),減少食物種類,改變烹飪方法(如把鮮奶多煮沸幾次,棄去上面的奶皮)等在醫(yī)生開始治療后可以逐漸恢復飲食,母乳喂養(yǎng)兒應當減少每次哺乳時間,人工喂養(yǎng)兒可以用濃米湯加牛奶喂食,可以保證嬰幼兒熱量和營養(yǎng)的補充。
下面我給您介紹幾種食療方法:
1.山藥粥取山藥100克、小米100克,山藥洗凈切薄片,小米洗凈放鍋里,加適量水急火煮開后,換慢火煮成稀粥,分次喂患兒。
2.蘿卜湯把胡蘿卜洗凈后切碎,放在鍋里加水煮爛。胡蘿卜中含有的果膠具有吸咐腸道水分、細菌及毒素的作用,可以促使大便成形。
3.熟蘋果泥把蘋果分為兩半,放在鍋中隔水蒸爛。蘋果泥纖維比較細,對于腸道的刺激性較小,其中含有的果膠對腸道有收斂作用。
4.蛋黃油將數(shù)個雞蛋煮熟后取出蛋黃,把蛋黃放在小鍋里加熱、翻炒,直至蛋黃逐漸變焦、變黑滲出蛋黃油,將渣去掉后給患兒服用。2歲以下每次服用5毫升左右,其他年齡小兒據(jù)癥狀酌情加減,適應于夏季久瀉的患兒。
5.酸牛奶酸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塊小,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可以增加胃的酸度,從而抑制細菌生長,還可以促進鈣在腸道吸收。
6.焦米湯米粉炒焦后其中一部分會變成碳質(zhì),具有吸咐腸道水分的作用,可以幫助減少大便中的水分,避免或緩解脫水癥狀。
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腸道疾病和腸道功能紊亂,如腸易激綜合征、非感染性腹瀉、腫瘤治療引起的腸道功能紊亂和放化療性腸炎;亦可促進創(chuàng)傷或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
健客價: ¥26用于腸道菌群失調(diào)引起的腸功能紊亂,如急、慢性腹瀉等。
健客價: ¥25清熱利濕,行氣。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的泄瀉,癥見大便泄瀉、腹痛腹脹;急慢性胃腸炎、腹瀉、小兒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9.8健脾溫中,散寒止瀉。適用于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59復方嗜酸乳桿菌片(益君康):用于腸道菌群失調(diào)引起的腸功能紊亂,如輕型急性腹瀉等。 固腸膠囊(達仁堂):散寒清熱、調(diào)和氣血、澀腸止瀉。用于寒熱錯雜、虛實互見之久瀉者。癥見大便清稀或夾有少許白拈凍,或完谷不化,甚則滑脫不禁,腹痛腸鳴,畏寒肢冷,腰膝酸軟。
健客價: ¥764羔羊胃提取物維B12顆粒:用于慢性胃炎所致的上腹部不適、脹滿、食欲不振等。也可用于嬰兒吐奶和消化不良性腹瀉。 蒙脫石散: 1.成年人及兒童急、慢性腹瀉。 2.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引起的相關疼痛癥狀的輔助治療,但本品不作解痙劑使用。
健客價: ¥158生精補髓,益氣養(yǎng)血,強腦安神。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虧所致的頭暈、乏力、健忘、失眠;神經(jīng)衰弱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9.9.成年人及兒童急、慢性腹瀉。 .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引起的相關疼痛癥狀的輔助治療,但本品不作解痙劑使用。
健客價: ¥22.5補氣健脾,和胃生津。用于小兒腹瀉嘔吐,口渴,消化不良,消瘦倦怠。
健客價: ¥14止瀉作用
健客價: ¥10健脾溫中,散寒止瀉。適用于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7.5用于腸內(nèi)異常發(fā)酵、消化不良、腸炎和小兒腹瀉。
健客價: ¥8.5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腸道疾病和腸道功能紊亂,如腸易激綜合征、非感染性腹瀉、腫瘤治療引起的腸道功能紊亂和放化療性腸炎;亦可促進創(chuàng)傷或術后腸道功能的恢復。
健客價: ¥42健脾溫中,散寒止瀉。適用于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23.5健脾益胃,化濕消滯。用于小兒厭食癥所見面色萎黃,消瘦神疲,納差腹脹,腹瀉便溏。
健客價: ¥42.8清熱利濕,行氣。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的泄瀉,癥見大便泄瀉、腹痛腹脹;急慢性胃腸炎、腹瀉、小兒消化不良見上述癥候者。
健客價: ¥28用于治療成人和兒童腹瀉,及腸道菌群失調(diào)所引起的腹瀉癥狀。
健客價: ¥43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于嬰幼兒乳食內(nèi)滯證,食積證、癥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或便秘;中老年氣滯、食積證、癥見脘腹脹滿、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術后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
健客價: ¥18用于預防和治療壞血病以及各種急、慢性傳染疾病以增強機體抵抗力,病后恢復期、創(chuàng)傷愈合期以及過敏性疾病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2用于細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腸炎、腹瀉。也可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腸道菌群失調(diào)的防治。
健客價: ¥24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52.8用于1月以上嬰兒和兒童的急性腹瀉,必要時與口服補液或靜脈補液聯(lián)合使用。
健客價: ¥181.嬰幼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人,中老年人;2.抵抗力差,腸道功能弱的人士;3.營養(yǎng)吸收不佳者;4.皮膚暗黃多斑者;5.便秘腹瀉者。
健客價: ¥298作為口服補液或靜脈補液的輔助治療,用于1月以上嬰兒和兒童的急性腹瀉。
健客價: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