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因為不會表述病情,在診治過程中諸多困難,因而兒科又稱為“啞科”。本文針對小兒“夜啼”總結(jié)了部分原因及治法,望能有所助益。家庭應用時還得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辯證應用哦。
小兒夜啼,多見于3個月內(nèi)的幼小嬰兒。突出表現(xiàn)為白天如常,入夜則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故民間俗呼之為“夜啼郎”。
中醫(yī)認為,小兒夜啼有習慣性和病態(tài)反應的不同,病態(tài)反應多因脾寒、心熱、驚恐所致。至于嬰兒夜間饑餓或尿布潮濕而夜啼,以及傷乳、發(fā)熱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啼哭者,則另當別論。
嬰幼兒夜啼,臨床表現(xiàn)有輕重不同,嬰兒時期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哭就是表達要求和病苦的方式,雖多屬生理性的,但切不可置若罔聞。必須嚴密觀察,找出根源,妥為調(diào)理,必要時可施以藥物調(diào)治。嬰幼兒夜啼的內(nèi)服藥物治療多有不便,結(jié)合中醫(yī)辨證分型,正確選用外治法更為便捷、安全、有效。
脾臟虛寒
啼哭時哭聲低弱,睡喜倦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溫,吮乳無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面色青白,唇舌淡紅,舌苔薄白,指紋多淡紅。治宜溫脾散寒,常用方為烏藥散(烏藥、良姜、白芍、香附)。
外治法可選:(1)熱熨法:干姜、小茴香各等分,研粗末,放鍋內(nèi)炒熱,用紗布包裹,乘熱從胃脘熨至小腹,冷則易之。注意溫度,防止燙傷??啥啻畏磸褪褂谩?/p>
?。?)貼臍法:丁香、肉桂、吳茱萸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晚臨睡前取少許,用溫水調(diào)成糊狀,涂滿臍眼,以膠布覆蓋,每晚換藥1次,連用3~5天。
心經(jīng)積熱
啼哭之聲響亮,見燈火加劇,面赤唇紅,煩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指紋較紅紫。治宜清心導赤,方選導赤散(生地、木通、竹葉、甘草梢、燈芯草)加減,水煎內(nèi)服。也可用青黛研成細末,睡前以燈芯草10g煎水,進服青黛粉0.6g。
外治法可選:(1)敷涌泉法:吳茱萸、梔子各5g,共研細末,雞蛋1個,取其蛋清,將藥末調(diào)制成2個藥餅,于晚間睡前敷雙足涌泉穴,以布帶包扎或用膠布固定,次晨除去。如未效,可繼續(xù)使用。
?。?)保留灌腸法:取劉寄取20g,地龍3g,甘草3g,燈芯草2g,用清水200ml濃煎成30~40ml。每晚睡前2小時,用50ml注射器及12號導管將藥液緩慢注入肛內(nèi),然后徐徐撥出導管,令嬰兒繼續(xù)俯臥10~15分鐘,再用軟紙在肛門處輕輕按3~5分鐘,以利于藥物保留。一般灌3~4次可愈。心熱、脾寒兩型夜啼患兒均可使用此法。
暴受驚恐
夜間突發(fā)啼哭,似見異物狀,哭聲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時作驚惕,面色青灰,脈來急數(shù)。治宜鎮(zhèn)驚安神,可選朱砂安神丸或琥珀抱龍丸內(nèi)服。亦可用蟬衣焙干、研末,每晚用溫開水或鉤藤10g煎湯,送服蟬衣粉1.0g。
外治法如:(1)穴敷法:朱砂20g,炒酸棗仁10g,分別研細末,和勻,以30%二甲基亞礬適量調(diào)成軟膏。每晚取如黃豆大一團,置于膠布中心,貼于患兒膻中穴及雙側(cè)涌泉穴,每晚換藥1次。膏內(nèi)朱砂、酸棗仁均有鎮(zhèn)心安神作用,原系用于成人心悸失眠,移用于治療小兒夜啼亦獲效。
?。?)朱砂、鉛粉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取6g,用蛋清調(diào)為稀糊狀,外敷雙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連續(xù)2~3天??涉?zhèn)靜安神。
還有一些外治驗方,用于小兒夜啼也較為適宜:(1)五倍子30g,研極細末。每晚取適量藥末,用小兒自己的唾液調(diào)成糊狀,再涂在患兒臍孔中,外以膠布貼緊,翌晨去掉。
?。?)吳茱萸10g,研極細末,每晚睡前用蛋清調(diào)成2個小餅,敷于兩足心,外用布帶束之,晨起除去。或取吳茱萸適量,研為細末,米醋調(diào)成糊狀,放在傷濕止痛膏中心、外貼雙足心涌泉穴及肚臍,每晚1次,連續(xù)2~3天??梢裏嵯滦?,適用于脾胃虛寒及臟熱心煩所致的夜啼。
?。?)飛朱砂3g,大白芨1塊。先將白芨切干,次將朱砂放粗瓷碗底上,滴清水數(shù)滴,以白芨平面將來砂磨成糊狀備用。每晚睡前用新羊毫筆蘸朱砂糊涂于患兒鳩尾穴(俗稱心窩處)及兩手心和兩足心。
?。?)生棗仁10g,搗碎,置傷濕止痛膏中心,外敷于雙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連續(xù)2~3天??绅B(yǎng)心安神,適用于心肝血虛所致的夜啼。
家庭中要注意夜啼兒的預防和護理。盡量保持居室安靜,調(diào)節(jié)室溫,避免受涼;乳母注意保養(yǎng),飲食少吃辛辣厚味及不易消化之食物;脾寒夜啼者要保暖,心熱夜啼者勿過暖,驚恐夜啼者要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