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血管炎之一,于19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由許蘭氏和亨變壓諾氏先后描述,故又名許蘭-亨諾氏血管炎。本病是最常見的毛細血管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以廣泛的小血管炎癥為病理基礎(chǔ),皮膚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關(guān)節(jié)腫脹和腎炎等癥狀為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以年長兒,尤以學齡期兒童發(fā)病者多,最小年齡3個月。以冬春季發(fā)病多,夏季少。
方一
[藥物組成]丹參15克,大青葉15克,紫草10克,赤芍10克,干地黃10克,丹皮10克。
*關(guān)節(jié)腫痛,加虎杖、牛膝;
*皮膚搔癢反復發(fā)作,加地膚子、蟬蛻;
*便血、加地榆炭、仙鶴草;
*尿血明顯,加大薊、小薊、黃柏、旱蓮草;
*伴有頭暈乏力,心悸,加黨參、白術(shù)、黃芪。
[適應證]小兒過敏性紫癜。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一劑、—般服藥5-7劑見效。
方二
[藥物組成]白茅根25克,地榆根15克,板藍根20克,茜草根20克,紫草根20克。
*兼外感,加銀花、連翹;
*尿血,便血,加大薊、小薊、槐花、蒲黃;
*關(guān)節(jié)腫痛,加防己、牛膝;
*腹痛,加白芍、元胡。
[適應證]小兒過敏性紫癜,對早期皮下出血和后期瘀斑的吸收卓有成效。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劑,連服3—6劑。
方三
[藥物組成]防風15克,烏梅9克,生甘草9克,大棗15克。
*熱重,加犀角粉、生石膏、鮮生地、紫草、茜草、赤芍、丹皮;
*濕重,加蒼術(shù)、白術(shù)、薏苡仁;
*腹痛較甚,加川楝子、元胡;
*便血,加地榆炭、側(cè)拍炭、荊芥炭;
*關(guān)節(jié)腫痛,加桑枝、絡(luò)石藤、伸筋草;
*陰虛內(nèi)熱,加六味地黃九。
[適應證]過敏性紫癜。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