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您的位置:健客網 > 腫瘤頻道 > 認識腫瘤 > 腫瘤誤區(qū) > 中國關于癌癥的認識誤區(qū)太多了!

中國關于癌癥的認識誤區(qū)太多了!

2017-11-07 來源:菠蘿因子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 治療方式要經得起科學和數據的檢驗,這對中醫(yī)、西醫(yī)都應該是一樣的標準,不能因為它是祖國傳統(tǒng)文化,就給予超人的待遇。

  中國人看待癌癥,特別大的一個問題是獲取知識的渠道很雜亂,會從周邊的人、微信、電視劇或者網上來獲取信息,有些人電視劇看多了,一聽癌癥覺得就要死。

  科普最難的地方,是如何讓知識文化程度較低,或年齡較大,長期依靠直覺和經驗生活的人了解這些知識。很多人告訴我,自己看了書覺得特別好,但拿給父母卻不受歡迎。

  中國絕大多數人沒有科學思維,因為咱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一門課教科學思維。

  治療方式要經得起科學和數據的檢驗,這對中醫(yī)、西醫(yī)都應該是一樣的標準,不能因為它是祖國傳統(tǒng)文化,就給予超人的待遇。

  來美國就醫(yī)我不反對,但應該區(qū)分哪些情況應該來,哪些情況沒必要來。就我接觸到的出國就醫(yī)的人,絕大部分都沒有必要來。

 ?。ū疚氖装l(fā)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有些人電視劇看多了,一聽癌癥覺得就要死”:癌癥科普“網紅”談治癌誤區(qū)》)

  一個認定自己是悲觀主義者,相信“偽科學和謠言對我們父母一代的影響已經不可動搖”的華人科學家,卻堅持在中文世界做癌癥科普,希望下至10歲、上到80歲的讀者都能看懂。

  一直以來,缺乏科學依據的健康養(yǎng)生流言很流行。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寫科普文章、做科普講座、出科普書籍,成為了健康信息汪洋中的一股清流。

  李治中,更多人知曉的是他的網名“菠蘿”,美國杜克大學癌癥生物學博士,知名跨國藥企研發(fā)人員。這位癌癥科普作家2015年作品《癌癥·真相:醫(yī)生也在讀》,獲得“2015中國好書”和第十一屆文津圖書獎。2017年9月,他帶著新書《癌癥·新知:科學終結恐慌》回國,并在三個城市做了科普講座。

  自去美國讀書并定居后,李治中就對國內知之甚少,但在一個兒童癌癥的會議討論上,他猛然發(fā)現,祖國不僅在癌癥治愈率上和美國相差懸殊,在癌癥認知上更存在巨大的空白及誤區(qū)——這讓身為人父又研究癌癥的他感到憂心。他試圖用中國的搜索引擎尋找正確的癌癥知識,卻發(fā)現“確實難找到靠譜的信息”,因此一邊和朋友們做了一個介紹兒童癌癥信息的網站,一邊開始寫癌癥科普文章。沒想到一下子成為了“網紅”,癌癥科普寫作也一發(fā)不可收了。

  每天朝八晚六,還要接孩子放學,通常在晚上九點以后,李治中才會開始科普寫作。不算高產,一般每周只寫作一篇文章,但篇篇都在微信上大受歡迎。但相比“網紅”,他更愿意形容自己為“一線科學家”,科研是他的本職工作,科普只是“帶有一點點情懷,想要改變祖國一些不太好的現象,給大家提供一些正能量的東西”。

  菠蘿的兩本癌癥科普書網絡/圖

  恐癌患者,最容易被騙

  南方周末:你的第二本科普書也是在談癌癥認知誤區(qū)嗎?

  李治中:第一本書講了很多癌癥的基本知識,包括什么是癌癥、癌癥與腫瘤的區(qū)別等,也澄清了一些誤區(qū)。第二本書,我想澄清更多的誤區(qū),同時把更前沿的理念和新知帶給大家,所以第二本書里有更多關于腫瘤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的知識。

  此外,我也在書里加進了很多個人思考的東西,包括中美差距特別大的原因,尤其是心理方面。比如說“是否告知患者本人”這點,在中美差距也很大。在美國,根據法律,所有患者是有權利先知道結果的,并且事實證明這樣也并沒有造成患者情緒崩潰、生存率下降等問題。而中國,因為歷史傳統(tǒng)的原因,大家習慣于隱瞞病情,但這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遺憾。當然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正確答案,但至少大家可以提出來開誠布公地討論。

  南方周末:書名“終結恐慌”,怎么理解?

  李治中:人一旦恐慌,就很容易走極端,盲目相信一個人或者盲目拒絕一個東西,便很難做出理性判斷。很多人聽到癌癥就等同于絕癥和死亡,以至于心理崩潰,甚至拒絕正規(guī)治療,所以才容易被騙子忽悠。像魏則西事件,在發(fā)生之前,我已經在第一本書里提到過他接受的那個療法是有問題的,魏則西如果當時看過我的書肯定不會被騙。所以我希望能夠通過科學知識來終結大家的恐慌,正確地面對癌癥,做出理性判斷。這也源于大家在網上對第一本書的反饋。

  南方周末:你覺得哪些人需要關心癌癥的知識呢?

  李治中:理想的狀態(tài)下,我希望是人人都應該讀。因為癌癥的篩查、預防是比治療更重要的事,大家應該在健康、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解癌癥的防治。

  在新書發(fā)布會上,李治中與讀者交流。袁端端/圖

  信不信任醫(yī)生,中美差距很大

  南方周末:以你來看,中國人在看待癌癥時,最大的問題在哪里?

  李治中:特別大的一個問題是獲取知識的渠道很雜亂,會從周邊的人、微信、電視劇或者網上各種地方來獲取信息,有些人電視劇看多了,一聽癌癥覺得就要死。

  還有一點是不信任專家,尤其是醫(yī)生,這點中美差距非常大。中國不少人對醫(yī)生存在很強的戒心,經常有患者在治療中途聽到一個偏方,就不做正規(guī)治療了,跑去做偏方治療,導致治療效果很差。前兩天還有人在微信后臺給我留言,一名肺癌患者,本來吃著靶向藥物效果非常好,突然就惡化陷入昏迷。后來才知道,那人聽信了一個賣保健品的話,說吃了某保健品就會好,但必須要把藥停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不相信專家反而去相信身邊所謂的“好心人”。

  南方周末:美國在這方面如何呢?

  李治中:在美國,大家對醫(yī)生很信任,會遵循醫(yī)生的建議,整體依從性較好。這和美國的醫(yī)療體制有一定關系,醫(yī)生不向患者收錢,是向保險公司收錢,如果醫(yī)生的治療方式不符合規(guī)定的話,保險公司是不會付錢的。但在中國,患者是主要的付款方,所以總是擔心醫(yī)生會多賺錢。

  第二是有很多謠言類的文章煽動。很多大V為了點擊率就煽動醫(yī)生反對患者,或者煽動患者反對醫(yī)生,雙方矛盾越來越大。其實網上看到的不理性患者和惡劣醫(yī)生,從比例上都是極少數的。但被網絡放大以后,醫(yī)生看到病人就害怕,患者看到醫(yī)生就覺得要被騙,互相不信任,給雙方都增加了很多成本。

  南方周末:美國有沒有關于癌癥的謠言?

  李治中:也蠻多的。比如說“酸性體質容易得癌癥”這個謠言就是美國人發(fā)明出來的,但是后來到中國就“發(fā)揚光大”了。美國也有很多人不去看正規(guī)醫(yī)生,尋求一些替代療法、自然療法,但比例很小。

  其次,謠言不會成為主流和大眾信仰。因為美國經常會檢查一個人的資質,那個“酸性體質”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已經被抓起來了,因為政府發(fā)現他用這個理論去給人看病、去賺錢,但他其實不是醫(yī)生。

  南方周末:是什么導致這些謠言頑強生存著呢?

  李治中:我覺得最核心問題是大家總希望有特別簡單的防癌、抗癌方法,不愿意花很多精力來系統(tǒng)性調整,比如說保持健康需要每周運動多少小時、飲食均衡、心情愉快。可大家最喜歡的就是叼著煙,希望吃點綠豆、紅薯就防癌、抗癌了。明明知道戒煙是最有效的辦法,卻戒不了。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科學思維缺乏。中國絕大多數人沒有科學思維,因為咱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一門課教科學思維。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和提高科學思維?

  李治中:科學思維就用數據和證據判斷結論的思維。與它相反的是直覺思維——根據感性的知識、以前的經驗、周圍人的經驗來判斷一個東西是否靠譜。普遍來說,中國人還是喜歡根據經驗感性判斷,喜歡根據個例來推論整體。

  不能聽任何個人的主觀分析,這是科學思維的第一點,任何人口述的和他記憶中的事實都可能存在偏差。我們每個人都會記住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比如作為一個醫(yī)生,如果我治了100個人,有10個人好了,我一定印象非常深刻,覺得治好了很多人,另外90個沒治好的很快就把他們忘掉了。

  我如果要寫第三本書的話,就會專門講科學思維,包括生活、醫(yī)療、科學方方面面。提高科學思維,最核心的辦法肯定是從教育入手,要有最基礎的科學思維教育,從小學就應該開始做。

  科普難觸及的人群還有很多

  南方周末:你在推進大家對癌癥的認知的路上,覺得最難的地方在哪里?

  李治中:最難的地方,是如何讓知識文化程度比較低或年齡大、靠經驗生活的人認識和了解這些知識,幫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很多人告訴我,自己看了書覺得特別好,但拿給父母卻不受歡迎,其實這些父母是最容易上當受騙的,他們既有知識方面的欠缺,又有經濟方面的欠缺,一聽到正規(guī)治療就害怕,要么沒錢,要么不相信。

  南方周末:應該怎么向這些人科普?

  李治中:所有靠譜的科普平臺、大眾媒體、官方機構應該聯合起來,絕大部分老百姓還是認可政府權威機構的,就譬如很多謠言經常用中央電視臺做幌子。如果《新聞聯播》主動辟謠或者科普,可能是最有效的。我最近還在想,看有沒有辦法把書放到農村圖書館、鄉(xiāng)村醫(yī)院里去。

  南方周末:美國怎么宣傳癌癥知識?

  李治中:每年都會有各種癌癥宣傳活動。(捐款)很多公司是一配一的,像我們公司,如果我捐五塊錢給乳腺癌,公司也會捐五塊錢,所以大家還是蠻積極的。堅持做很多年的話,宣傳效果是很好的,大家就會慢慢了解一些乳腺癌防治知識和治愈的例子。

  還有一個大的區(qū)別是,在美國,很多名人得了癌癥,尤其是治好以后,很愿意站出來現身說法,比如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這種在中國很少,大家都還是瞞著,很少站出來鼓勵大家。所以我們總是一聽到某個明星得癌癥都是去世的消息。

  正規(guī)中醫(yī)不會告訴你西醫(yī)無效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中醫(yī)對腫瘤的治療作用?

  李治中:幾乎每次講座都有人問到中醫(yī)的問題,作為科學家來說,我只相信科學的證據。在徐婷事件(指90后演員徐婷患淋巴癌癥,不看西醫(yī)求助中醫(yī),最終去世一事)出來以后,我就說“我個人不相信任何沒有客觀證據的中藥,但我隨時做好被它的證據說服的準備”。我不會盲目地說所有的中醫(yī)沒用,也不會盲目地說中醫(yī)是傳統(tǒng)就很好。要經得起科學和數據的檢驗,這對中醫(yī)、西醫(yī)都應該是一樣的標準,不能因為它是祖國傳統(tǒng)文化,就給予超人的待遇。

  我比較中立,和很多中醫(yī)都聊過這個話題,也很愿意跟他們去聊。雖然在很多方面我們有一些觀點不同,但在核心問題上是一樣的。即使現在真正的中醫(yī)也認為,光靠中醫(yī)是無法治療癌癥的,所以他們自己的定位也在于調理身體、降低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等。

  南方周末:現在國內癌癥防治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什么?

  李治中:最重要的是禁煙做得不夠。沒有什么是比煙草更明確的致癌因素了,煙草這一項帶來的所有壞處,可能會掃清所有在癌癥治療上進步帶來的好處。必須嚴格禁煙,公共場合禁煙是第一步,現在一些大城市做好了,但很多小城市沒有做到,吸煙人數、吸煙率也沒有下降。煙草和肺癌直接相關,和十多種癌癥都有關系,一旦禁煙以后,你會看到(患癌率)全面的下降。

  南方周末:國內禁煙效果為什么不好?

  李治中:第一個,尼古丁是高上癮性的東西,全靠人的意志幾乎是很難戒掉的,所以需要一些強制手段、心理學的東西來輔助大家的戒煙。需要國家層面做一些事情,包括使用行政手段,讓煙變得更貴、收更高的稅,會是更有效的辦法。第二個,在中國大量吸煙者是在農村或者城市邊緣,我們接觸不到。

  美國有很多戒煙診所,他們甚至會通過藥物來緩解吸煙者對尼古丁的依賴,所以戒煙是非常漫長的過程,也很容易復抽,真的需要像對待戒毒一樣來戒煙。還有一個誤區(qū),老覺得一個人戒不了煙是意志不堅定,但其實沒什么關系,在生理上是很容易解釋的。

  不要盲目出國就醫(yī)

  南方周末:很多患者覺得癌癥治療痛苦且會造成更多傷害,有放棄治療的念頭,你怎么看呢?

  李治中:任何治療一定都是有毒副作用。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法時,要清楚并衡量收益與風險。如果說使用一種方法只能延長幾個月的壽命,但是會很痛苦,這個時候把生命的決定權還給患者可能會好一些,他會知道自己需要更好的生活還是更長的壽命。

  南方周末:現在國內有些人在推廣“緩和醫(yī)療”,不再對病本身治療,而是最大程度地減輕痛苦、保留患者尊嚴,你支持嗎?

  李治中:我個人是支持的,每個人的生命應該由個人來決定的。我想很多腫瘤科醫(yī)生應該也會同意,很多癌癥病人在終末期會伴隨很多痛苦,甚至喪失了行走和思考的能力,那個時候生活質量和生存的幸福感已經是負的。

  南方周末:這幾年出國看病的群體越來越多,很多都是重癥譬如癌癥,你怎么看?

  李治中:雖然我在美國,也常說美國的醫(yī)療優(yōu)勢,但我的夢想還是希望所有人都留在國內治療。學習美國的目的是提高中國的醫(yī)療水平,而不是讓大家盲目出國就醫(yī)。來美國就醫(yī)我不反對,但應該區(qū)分哪些情況應該來,哪些情況沒必要來。

  就我接觸到的出國就醫(yī)的人,絕大部分都沒有必要來,他們只是覺得國外醫(yī)療好,對于治療任何癌癥都好。還有一些人抱著“最后一搏”的心態(tài),希望有奇跡,這還涉及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不同。但很多時候我不推薦出國治療,是因為病人情況已經很糟糕了,還要長途折騰并花費數百萬元,其實不是很劃得來,我也見過很多患者最后是在美國離開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