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經遠遠超出全國人均壽命。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香港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居民也都有比較全面的體檢、保健意識以外,還真有幾樣長壽秘訣。
秘訣1:香港人越熱越喝湯
香港的夏天天氣酷熱潮濕,極容易讓人疲倦心煩。喝湯,不僅開胃口,而且還能提神。
夏季“桑拿天”,人都像進了蒸鍋一樣難受,對付這種天氣,香港人的做法是煲道“潰煩湯”,用一到兩個苦瓜,放兩錢生甘草,兩碗清水,然后煮到剩一碗,吃瓜、喝湯。想吃肉,就來道“蓮藕排骨湯”,解暑清熱。
夏季小孩容易有內熱,表現(xiàn)為喉嚨痛、上火,喝“芹菜清伏熱湯”效果特別好。因為夏天濕、熱總是一起出現(xiàn),所以清熱的同時必須祛濕,芹菜有清內熱、祛火的功效,薏仁則利濕。把5錢生薏仁煲熟,倒入事先榨好的半斤芹菜汁,一起煮開即可。
還有一道荷葉馬蹄湯適合小孩,化濕清熱,除痰通小便。用一張帶梗的鮮荷葉或干的連梗荷葉,6個馬蹄,四碗水煎湯,加點冰糖,煮好后當茶喝。
這些招都挺管用,喝上一個夏天,雖然工作壓力重,可也不會因為暑熱病倒。明年夏天不妨也試試,讓苦夏時節(jié)的工作更輕松。
秘訣2:早餐一個七谷面包
營養(yǎng)學家們總倡導食物多樣性,每天要吃夠25~30種食物。香港人愛吃七谷面包,早餐吃一個,就占了7種。
所謂七谷,就是小麥粉、黑麥、大麥、玉米、燕麥、黃豆和小米。雖說都是七谷,但各家的配料往往都不大一樣,有的還會放芝麻、核桃或花生呢!
美國曾有研究稱,每天早餐兩片全麥面包,能幫助減肥、緩解便秘、預防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甚至癌癥。香港人發(fā)明了七谷面包,營養(yǎng)比全麥面包更豐富。
其實,多吃谷物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即便吃不到七谷面包,挑一些三谷、四谷的粗糧面包也是可以的,關鍵是它們比你常吃的白面包、奶油吐司要健康很多倍。
除了七谷面包,大家更熟悉的香港點心源自廣東,分量少,做工細,也可讓人在一餐內品嘗最多種類的食物。
秘訣3:愛喝茶,也愛“吃”茶
香港人都喜歡喝早茶,但大多數上班族只能等到周末休息的時候,才有時間跟家人或朋友去茶樓。聰明的商家于是發(fā)明了茶葉餅干,早餐時來幾片茶葉餅干,既彌補了對早茶的思念,又能填肚子,真是兩全其美。
茶中有多酚類物質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兒茶素,常喝有助于抗衰老,還能起到減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作用。我們自己在家做菜做點心,也可以撒點茶葉或茶粉。
奶茶(紅茶+牛奶)
秘訣4:飲食多蒸煮,少鹽無味精
內地人多喜歡炒菜,甚至油炸等烹調方式,而在香港經常是用水蒸煮,再稍放些鹽,這樣可以使食物的營養(yǎng)盡量被保留。香港人還喜歡吃海鮮,也多愛清蒸做法。
香港人吃云吞面時,會配上一小盤腐乳菠菜,用腐乳代替鹽等調味料拌菠菜。也很科學,一來保證了咸度,二來吃腐乳對心臟也有好處。
香港人家里做飯很少用味素(味精)等調味品,餐館也會以“不含味素”來標榜。
秘訣5:重視吃水果
2013年,香港衛(wèi)生署將4月定為“開心‘果’月”,旨在鼓勵市民養(yǎng)成每天吃水果的習慣,促進身體健康。
因為科學研究的證據顯示,進食適量的水果和蔬菜能減低患上心臟病、中風和某些癌癥等慢性疾病的機會。
香港衛(wèi)生署建議市民養(yǎng)成每天進食兩份或以上水果的習慣,以降低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6歲以下兒童水果進食量可減半。(一份水果約為半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