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按中醫(yī)藥理論體系來使用的藥物。民間草醫(yī)藥用的藥物稱為草藥,其中許多療效好的藥物逐漸被中醫(yī)所常用。中醫(yī)有單味藥應(yīng)用的,有多味藥組成復(fù)方制劑應(yīng)用的,常統(tǒng)稱為“方藥”。
中藥以草藥占大多數(shù),故原始稱為“本草”。本草學(xué)的知識(shí)起源于古代,主要隨著醫(yī)療實(shí)踐而逐漸積累起來的。越多的被實(shí)踐所肯定了的專病專方,大量的驗(yàn)方,以及老藥新用等,亦都可以和辨證論治共同發(fā)揮相輔相成的臨床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藥材多為滋補(bǔ)藥,在使用過程中,需注意①不要迷信補(bǔ)藥,要克服“見藥不見人”的錯(cuò)誤觀點(diǎn)。②滋補(bǔ)藥不適用于有實(shí)邪的病證。③要警惕所謂“虛不受補(bǔ)”。
人參
為五加科人參的根。野生者為野山參,人工栽培者為園參。產(chǎn)于朝鮮者為朝鮮參(高麗參)。一般栽培六七年后,在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稱為生曬參;經(jīng)沸水浸燙后,浸于糖汁中,再曬干后稱糖參(白參);除去側(cè)根、細(xì)根,蒸熟曬干或烘干稱紅參;細(xì)根稱根須。
本品大補(bǔ)元?dú)?,補(bǔ)脾,益肺,生津,安神。為治虛勞內(nèi)傷第一要藥,凡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皆可應(yīng)用。
常用量,3~10克。散劑,每次1~2克,日服2~3次。救脫可用15~30克,煎汁分?jǐn)?shù)次服。單服或研粉沖服,或切片含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入煎劑一般宜文火另煎。②人參的不良反應(yīng)較少,但長(zhǎng)期服用,可能發(fā)生頭痛、失眠、心悸、血壓升高等癥狀。③大劑量服用時(shí)有中毒致死的報(bào)告。④嬰幼兒未有虛證者不宜服用。⑤反藜蘆,畏五靈脂,惡皂莢,忌同用。服用人參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⑥置于陰涼干燥處,防蛀。
大棗
為鼠李科棗樹的成熟果實(shí)。又名棗、紅棗、棗子。初秋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曬干生用。
本品補(bǔ)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
常用量,3~12克或10~30克。入湯劑或嚼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宜劈開煎服或搗爛。②置于陰涼干燥處,防蛀。
西洋參
為五加科西洋參的根。又名花旗參。于秋季采挖生長(zhǎng)3~6年的根,除去分枝、須尾,曬干。
本品補(bǔ)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用于陰虛火旺,咳喘痰中帶血;熱病氣陰兩傷,煩倦口渴;津液不足,口干舌燥。
常用量,3~6克,另煎和服或軟化切片后含服,或研末沖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本品性寒,能傷陽助濕,故中陽衰微,胃有寒濕者忌服。②忌鐵器火炒,反藜蘆,不宜與蘿卜、茶同服。③置于陰涼干燥處,防蛀。
枸杞子
為茄科寧夏枸杞和枸杞的成熟果實(shí)。又名杞果、杞子。夏至前后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摘,晾曬干燥,生用。
本品養(yǎng)陰補(bǔ)血,益精明目。常用于肝腎虛損、精血不足所致頭暈?zāi)垦?,視力減退,腰膝疲軟,遺精,耳鳴,消渴等癥。凡肝腎陰虛等證皆可應(yīng)用。
常用量,6~15克。嚼服或開水泡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脾虛便溏不宜服。②置于陰涼干燥處保存。
冬蟲夏草
為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內(nèi)為菌核)的復(fù)合體。夏至前后挖取,曬干或烘干,生用。
本品補(bǔ)肺腎,止喘嗽。用于①性功能低下。②慢性支氣管炎。③肺結(jié)核。
常用量,6~15克。研末1.5~3克。燉服或研末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有表邪者不宜使用。②置于陰涼干燥處保存。
鹿茸
為鹿科動(dòng)物梅花鹿或馬鹿的未骨化的角。又名鹿茸血片、鹿茸片。春季或初夏雄鹿長(zhǎng)出的新角尚未骨化時(shí),將鹿角鋸下或用刀砍下,稱為鋸茸或砍茸。在沸水中略為燙過,晾干,再燙,再晾,直至積血排盡為度。用時(shí)燎去毛,黃酒潤(rùn)或濕布包潤(rùn)使稍軟,切片,烘干。
本品補(bǔ)腎陽,益精血,強(qiáng)筋骨。主治虛勞羸瘦,神疲乏力,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冷帶下等?,F(xiàn)常用于性功能低下,神經(jīng)衰弱,貧血等癥。
常用量,0.5~3克。研末服或泡酒服用。
注意事項(xiàng):①大劑量時(shí)易中毒。②急性循環(huán)障礙及傳染病高燒者忌用。③置于密閉容器陰涼干燥處保存。
山藥
為薯蕷科薯蕷的塊根。又名薯蕷、山薯蕷、淮山藥等。在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或用硫磺熏過,曬干或風(fēng)干成毛山藥,或再經(jīng)浸軟,搓壓為圓柱狀,磨光,成為光山藥,潤(rùn)透,切品。生用或炒用。
本品補(bǔ)脾胃,益肺胃,既能補(bǔ)氣,又能滋陰。常用于慢性腸炎、秋季腹瀉等癥。
常用量,9~30克,大劑量可用至60~250克。入湯劑或燉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生品多用于氣管炎及糖尿病,炒山藥常用于其他病證。②與堿性藥物合用,或煎煮時(shí)間過長(zhǎng),能使所含淀粉酶失去活性。
川貝
為百合科川貝母、紫暗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鱗莖。夏季采挖,曬或烘至上粉后,裝入新布袋內(nèi),撞去泥土及須根,曬干。
本品化痰止咳,清熱散結(jié)。主要用于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臨床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膿瘍、咽喉腫痛等。
常用量,3~9克。研末沖服,每次1~1.5克。
注意事項(xiàng):①用于止咳祛痰,宜研粉沖服。②不宜與川烏、草烏同用。③置于陰涼干燥處保存。
山楂
為薔薇科山楂或山里紅的果實(shí)。又名山里紅。秋季采收,曬干,生用或炒用。
本品消食健胃,活血化瘀。主治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常用于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消化不良等。
常用量,10~15克,大劑量30~120克。入湯劑或開水泡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消積多炒用,散瘀多生用。②置于陰涼干燥處,防蛀。
生姜
為姜科姜的鮮根莖。又名鮮姜。9~11月采挖,切片,搗汁為生姜汁,煨熱為煨姜。
本品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主治風(fēng)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常用于風(fēng)寒感冒,胃腸炎等。
常用量,3~10克。入湯劑或搗汁和服,或含服,或開水泡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煨姜發(fā)汗力不及生姜,而健胃止嘔之力強(qiáng)于生姜。②大劑量服用可引起口干,喉痛;吸收后由腎臟排泄時(shí),則刺激腎臟,產(chǎn)生炎癥,故用量宜適當(dāng)。
薏苡仁
為禾本科薏苡的成熟種仁。秋季成熟時(shí),割取全株,打落果實(shí),除去外皮,生用或炒用。
本品利水滲濕,除痹,清熱排膿,健脾止瀉。常用于心臟病性水腫、氣喘,慢性腸炎,肥胖癥等。
常用量,9~30克。入湯劑,或煮粥,或開水泡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使用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治療反應(yīng),表現(xiàn)為皮疹增大變紅,炎癥加劇。②置于陰涼干燥處,防蛀。
大蒜
為百合科蒜的鱗莖。又名蒜頭、胡蒜、獨(dú)蒜等。
本品解毒,健胃,殺蟲。主治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泄瀉,痢疾,瘧疾,百日咳,癰疽腫毒,白禿癬瘡,蛇蟲咬傷等。常用于高脂血癥、阿米巴痢疾、細(xì)菌性痢疾、癬病等。
常用量,6~15克。外用適量。宜生用或搗汁服用。
注意事項(xiàng):①大蒜煎煮易失效。②具有較強(qiáng)的刺激性,可搗泥用沸水沖服,或飯后服以避免對(duì)胃粘膜的刺激。③多食易引起貧血。④不宜與堿性食物或藥物同服。⑤腎臟病人忌服
菊花
為菊科菊的干燥頭狀花序。秋季采收,曬干,生用或鮮用。
本品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主治風(fēng)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常用量,10~16克。外用適量。入湯劑或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xiàng):①使用過程中可能會(huì)出現(xiàn)上腹痛。②置于陰涼干燥處保存。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jià): ¥11.8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jià): ¥45補(bǔ)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yàn)a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jià): ¥18透竅消腫,祛風(fēng)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jià): ¥25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jià): ¥24益氣養(yǎng)陰,培補(bǔ)脾腎。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等癥。
健客價(jià): ¥548清肝明目,疏風(fēng)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fēng)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jià): ¥13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跌撲腫痛。
健客價(jià): ¥248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jià): ¥22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fēng)熱,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健客價(jià): ¥27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jià): ¥16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fēng)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jià): ¥25健脾,燥濕。用于胃脘脹痛。
健客價(jià): ¥40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痤瘡,粉刺,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
健客價(jià): ¥43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健客價(jià): ¥38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jià): ¥23.5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jià): ¥12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jià): ¥6.5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jià): ¥10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jià): ¥11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jià): ¥9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癥候者。
健客價(jià): ¥18.6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jià): ¥16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健客價(jià):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