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中國的準媽媽在孕期,都在吃一些預防「胎毒」的食物:今天
鵝蛋、明天綠豆...。
即使如此,等生完孩子,因為孩子身上出現一些很常見的小問題,就會被吐槽「還不都是因為有胎毒」……
感覺“胎毒”就和“月子病”一樣,堪稱萬能背鍋俠。
「胎毒」是啥?
老中醫(yī)說,「胎毒」主要是濕毒和熱毒。這是由于媽媽們在懷孕后期體質濕熱導致的,是寶媽們在孕期積累下來的。
然而!傳說中的吃鵝蛋去胎毒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鵝蛋雖然富含多種蛋白質,但吃多了會增加尿酸含量,容易引發(fā)痛風,而且還會增加腎臟負擔。
目前看來,「胎毒」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民間的說法。
被當做「胎毒」的一些癥狀,現在也有了更為合理的解釋,例如新生兒脂溢性皮炎、黃疸、濕疹、鵝口瘡等等。
01
新生兒脂溢性皮炎
目前的研究顯示,新生兒脂溢性皮炎,是由剛出生的胎兒從母體攜帶的雌激素水平過高引起。
脂溢性皮炎常于出生后2~10周發(fā)病,多見于頭皮、面部、鼻唇溝、眉毛區(qū)、耳周及褶皺部位,表現為油膩、細小、鱗屑性的紅色斑片。頭皮可能出現局部或全部布滿厚薄不等的、油膩的灰黃色鱗屑,并蔓延到前額,嚴重的伴有糜爛、滲出。
一般在3周~2個月內逐漸減輕、痊愈。如果
持久不愈,就應該考慮是患上特異性皮炎的可能性了,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哦。
患病期間我們需要做的有:清洗動作要輕柔,不要強行剝離痂皮;盡量避免患兒抓撓引起感染;堅持
母乳喂養(yǎng)。
02
黃疸
從醫(yī)學角度分析,新生兒從母體脫離后,血液中的膽紅素會產生變化,直接導致嬰兒的皮膚經歷一個肉眼可見的黃染過程,這種黃疸稱作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最明顯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足月兒在出生后4~5天,
早產兒則為5~7天。
生理性黃疸完全消退的時間:
足月兒一般不超過兩周,而早產兒可能3~4周或者更久。
03
紅屁屁
寶寶尿布用得不好,就會出現紅屁股,就是我們常說的尿布疹,尿布疹的主要表現就是尿布包裹的位置皮膚變紅,有時會出現脫屑,嚴重者還會出現潰瘍和膿泡。
尿布疹不是很嚴重的皮膚病,只要注意勤換尿布,保持干爽就可以了。如果父母護理得當,2-3天內就會好轉。
04
濕疹
濕疹是一種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也就是過敏。通常的原因包括遺傳過敏體質,衣物、食物、護膚品過敏,精神因素等。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是由于媽媽
懷孕期間食用了某種特殊食物導致嬰兒產生濕疹。
目前認為,應對嬰兒濕疹,最關鍵的是做好保濕。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項,例如:
洗澡水避免過熱,洗澡不要過于頻繁
輔食添加循序漸進,發(fā)現可能加重濕疹的食物要延遲添加
貼身衣物要用柔軟純棉制品
選用溫和的洗滌沐浴產品等
一旦發(fā)生了較嚴重的濕疹,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激素類藥膏不要畏首畏尾。要知道,那些可怕的激素副作用并不會出現在激素外用藥物上,請務必充分相信正規(guī)醫(yī)院醫(yī)生的權威性!
05
鵝口瘡
任何人都有可能發(fā)生鵝口瘡,可這跟「胎毒」沒半毛錢關系。
鵝口瘡由白色念珠球菌過度增殖引起,是真菌的一種。
口腔和外界相通又相對密閉,這種特殊的生理特點導致口腔菌群異常豐富。
一旦寶寶免疫力下降,口腔衛(wèi)生不良,應用抗生素或者營養(yǎng)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就會有那么幾個細菌圖謀不軌,大搞破壞,導致原來的菌群失衡。
其中,白色念珠球菌就是最喜歡趁火打劫的家伙,它總是趁機借勢瘋漲,于是就出現了寶寶口中的鵝口瘡。
發(fā)生鵝口瘡后,醫(y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洗,或在患處少量涂抹制霉菌素。
正常情況下1周之內就會痊愈,但如果鵝口瘡反復發(fā)作,就要去醫(yī)院診斷,排除一些免疫缺陷類疾病。
所謂的治療偏方
去胎毒的偏方眾多,很多都具有中藥成分,這些常用的中藥里面可能含有甘草、黃連、朱砂、牛黃、輕粉等。但這些成分含有一定的毒性,有的重金屬嚴重超標。
有的媽媽認為純中藥就沒事,殊不知“是藥三分毒”也是老祖宗提出來的觀點。更別提那些奇葩的致病偏方。
前段時間,也出現過家長用無花果葉給孩子洗身體,結果全身嚴重傷害的事件。
所以,還是放過寶寶吧,不要輕信所謂的治療偏方。如有問題要及時就醫(yī),請醫(yī)生給予專業(yè)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