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肌張力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看,肌張力也叫被動張力,為什么叫被動張力呢?因為肌張力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需要有外力,這個外力可以是推力,也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重力。肌張力可以理解成肌肉抵抗運動的力量或者是持續(xù)收縮的力量。如果有人突然有人往外拉一下你的手臂,你的手臂就會不自主的往回縮,同時軀干也會用力向相反方向傾斜。這就是肌張力,是我們保護自身的一種反射機制,同時也有利于保持我們的姿勢和平衡。如果沒有肌張力,我們人體就會軟爛如泥。
對于孩子,你可以理解成把孩子兩腿往外分開,如果沒有任何阻力,兩腿可以分的很開,很可能就是肌張力偏低,穩(wěn)定性
不夠;如果阻力過大,很難分開,說明肌張力過高,會影響運動的靈活度。
肌肉是由很多肌肉纖維組成,就像一條比較粗的橡皮繩,由很多彈性塑料纖維構成。肌肉,有的硬,有的軟,和橡皮繩一樣有一定的彈性,質地不同,彈性也有所不同。軟的肌肉,容易牽拉;反之,硬的肌肉,就不容易被牽拉。
肌力和肌張力有什么區(qū)別
可以把人體當作一輛停在斜坡上的車,車輛的穩(wěn)定需要地面的摩擦力,摩擦力是阻止車輛滑坡的力量,如果這種阻力不夠,車輛就容易滑坡;肌張力就是阻力,對維持姿勢有重要作用。肌力可以理解成動力,如果車輛要上坡前行,就需要有克服阻力的動力,如果動力不足,車輛就不能移動。人體做出動作,需要有足夠的肌力去克服肌張力。在肌張力正常情況下,如果肌力不足,動作就會比較少,慢,動作幅度也比較小,但是姿勢基本正常。如果肌張力低,我們的姿勢就會呈現癱軟。如果肌張力高,動作就容易緊張走形。
腦癱孩子通常伴有肌張力異常。如果肌張力很低,我們稱之為低肌張力,低肌張力的肌肉感覺沒有力量,孩子而且很容易被人擺布。家長如果擺弄孩子的胳膊或腿,會有疲軟的感覺。
伴隨肌張力高的腦癱稱為高肌張力或痙攣型腦癱。這類孩子總體感覺肌肉硬,不容易被牽拉。如果用緩慢的速度牽拉,我們會感覺阻力基本是不變的,這種阻力一直會維持到牽拉到最大程度,然后會感覺阻力增大。如果快速牽拉,我們會感覺肌肉阻力迅速增強,阻止繼續(xù)牽拉。這也是我們不建議對肌張力高的孩子進行簡單粗暴的牽拉和推拿的原因,因為容易導致肌張力增高。
腦癱的孩子可以表現為低肌張力,也可以表現為高肌張力,也可以是混合型的。癥狀輕微的孩子可以同時表現為正常肌張力和異常肌張力。有的孩子肌張力不穩(wěn)定,表現為在靜息時低肌張力,運動時高肌張力。有腦癱風險的孩子,在新生兒期,大部分表現為低肌張力,三個月后高肌張力開始逐步顯現,再過上幾個月,癥狀更明顯。
肌張力受誰控制?
肌張力受大腦控制。大腦受損的部位和程度決定了肌張力的異常程度。有研究表明,56%的腦癱患兒有旁白質軟化(PVL,就是側腦室周圍的腦白質軟化);旁白質軟化嬰童通常呈現雙下肢痙攣的現象,一項大規(guī)模研究發(fā)現雙下肢痙攣腦癱兒童中有71%伴有旁白質軟化。如果損傷發(fā)生在基底核,就容易發(fā)生徐動型腦癱,12%的徐動型腦癱患兒有基底節(jié)損傷;在偏癱的孩子中,有27%顯示局部腦血管梗塞;另有10%的腦癱患兒表現為腦組織畸形,如多小腦回畸形等。
除了大腦還有哪些因素影響肌張力
情緒、環(huán)境、安全感等都會影響肌張力。情緒激動時,肌張力容易高,因此對于肌張力高的孩子,平時要需要遵循讓孩子喜悅但不興奮的原則,減少對肌張力的刺激。如果是肌張力低的孩子,就要想辦法調動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興奮一些有好處。環(huán)境對肌張力也有關系,色彩鮮艷,聲音噪雜的環(huán)境容易讓孩子興奮,反之,色彩平淡、光線幽暗、清靜的環(huán)境不容易刺激孩子的肌張力。嬰兒的安全感對肌張力也有很大的影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復方法不得當,暴力型的康復,摧毀了孩子的安全感,有的孩子一進康復中心的大門就開始哭鬧,身體打挺反抗,因為過去的康復經歷給她造成了不安全和痛苦的感覺。所以最好的康復應該是在游戲中進行,融入到生活細節(jié)中。
肌張力異常對運動的影響
肌張力異常影響孩子的運動和
發(fā)育。低肌張力的孩子就不容易克服重力,也不容易克服阻力,做出有力的動作。比如俯臥時,寶寶就不容易伸直手臂,將胸口抬離床面,因為抬起身體需要克服身體的重力,低肌張力寶寶不具備足夠的力量。這些孩子平時的主動動作也比較少,動作幅度比較小,動作速度比較慢。部分低肌張力孩子經過康復訓練,力量逐步得到改善,動作也更為協(xié)調。
低肌張力嬰兒
正常肌張力嬰兒
高肌張力的孩子正好相反,他需要用很大的力氣去克服痙攣和緊張的肌肉阻力。例如內收肌肌張力高,孩子的腿就會往里收緊,孩子如果把腿往外側運動,就需要用力去克服內收肌的緊張。孩子的體位和需要完成的任務,也會對肌張力產生影響。在有的體位,肌張力就會得到緩解。比如下肢肌張力高的孩子,通常臥位比站立位肌張力低。如果任務的難度比較低,孩子就比較容易控制肌張力,如果讓孩子做難度過大的動作,就容易出現肌張力增高等反應。
肌張力過高可以降低嗎?
這需要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肌張力高。
嬰兒在發(fā)育早期,特別是六個月之前,由于
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全,容易出現生理性的肌張力增高,高危兒更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隨著發(fā)育進程,在六個月后會逐步緩解恢復正常。經常有六個月之內的家長咨詢孩子尖足問題,這類情況絕大部分是由于生理性原因造成的,不必驚慌。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干預來緩解。
姿勢也可以影響肌張力,特別是一歲內的嬰兒,如果讓孩子做出超過她能力的姿勢或者動作,孩子就容易緊張,表現為高肌張力。經常有家長問5個月的孩子扶住腋下站,寶寶尖足,這類情況大部分是因為該月齡段孩子不具備站立的能力,強制性站立,造成孩子緊張,表現為尖足。這時候讓孩子平臥,如果沒有尖足,就說明是因為姿勢造成的肌張力增高。這類肌張力增高只要我們掌握正確的發(fā)育規(guī)律,不要操之過急,一般都能避免。
過早站立引發(fā)的尖足
情緒也可以引起肌張力增高,比如孩子興奮時表現為腿部用力的蹬踏,不喜歡喝奶時表現為兩手握拳,頭后仰,這些表現很容易被焦慮的家長理解為腦癱跡象。鑒別的方法就是看孩子平靜時,是否也經常頭后仰或兩腿僵直。個別孩子在早期,情緒對肌張力影響比較大,可以通過一些早期干預來緩解。
由腦癱引起的高肌張力,一般不會進行性加重,但也不容易好轉,通常會伴隨孩子一生,即使接受康復訓練,也難以糾正。有的家長就會問,如果康復訓都不能解決肌張力,那我們還做什么康復。這其實是家長的一個常見誤區(qū),家長關注的是肌張力,其實更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能力。也就是說,如果肌張力正常,但是孩子不具備正常運動功能,那么正常的肌張力也就失去了價值;反之,如果肌張力異常,但是運動功能正常,我們又何必去在意肌張力?康復訓練的價值在于可以訓練孩子在高肌張力存在下學習掌握某些運動功能。我們后續(xù)介紹的運動康復和牽拉對于預防并發(fā)癥有重要作用,比如持續(xù)肌張力高會造成關節(jié)攣縮,從而導致運動更為困難。
病理性的尖足
肌張力過低可以恢復正常嗎?
肌張力低的病因比肌張力高復雜的多,常見病因包括營養(yǎng)問題、家長過度保護、中樞性低肌張力(染色體病變、
遺傳代謝性疾病、基因病等)、脊髓問題(外傷、腫瘤或動靜脈畸形、前角細胞病)、多發(fā)性神經病變、神經肌肉結合問題、肌肉病變。肌張力過低的孩子如果排除營養(yǎng)或過度保護問題,建議到專業(yè)神經內科做全面的檢查,明確病因。部分疾病導致的低肌張力很難得到改善。
家長常見問題一:我的孩子糾正月齡5個月,其他情況還好,就是評估師說豎抱時尖足,肌張力高,這是不是腦癱?
貝蓓兒童康復指導中心:腦癱的診斷一般都在一歲后做出。腦癱需要根據孩子很多方面的評估,如肌張力,關節(jié)活動度,異常反射等,綜合做出評判,絕對不是根據一項指標做出診斷。你反映的情況比較常見,很多孩子在六個月前會出現肌張力增高的情況,會隨著發(fā)育進程在六個月之后逐步緩解。另外你孩子的“尖足”也有可能是豎抱造成的,這個月齡段孩子不具備直立的能力,一旦處于直立位,孩子就容易緊張,表現為下肢硬,“尖足”等。你可以嘗試把孩子仰臥在床上,如果孩子不尖足,一般問題不大。
家長常見問題二:我的孩子足月,六個月,出生時缺氧,先在他一高興就兩腿蹦的直直的,這是不是肌張力高?
貝蓓兒童康復指導中心:情緒對肌張力有影響,正常孩子也是如此。興奮時下肢蹦的直直的,屬于肌張力高,但是未必一定肌張力異常。另外六個月以內的嬰兒因為神經系統(tǒng)尚未成熟,也有可能出現生理性的肌張力高。因為你有高危因素,所以不能排除有肌張力異常的可能??梢栽诤⒆影察o時去彎曲腿,如果膝關節(jié)不容易彎曲,建議去醫(yī)院或專業(yè)機構進行評估。
家長常見問題三:我的孩子10個月了,扶站時腳跟不能落地,過一會腳跟可以放平,這是尖足嗎?
貝蓓兒童康復指導中心:如果孩子能力尚有不足時站立,會有肌張力增高的現象,就是你看到的腳跟不能放平。這種肌張力一般屬于姿勢引發(fā)的肌張力,也就是不站就看不到踮腳。該月齡段正常孩子可以扶站,如果腳跟在20秒內能夠放平,一般問題不大,等孩子的能力提高后,腳就可以自然放平了。
家長常見問題四:我的孩子是腦癱,為什么白天肌張力很高,晚上睡覺時肌張力就正常呢?
貝蓓兒童康復指導中心:我們在文章里提到,肌張力需要有外力存在時才能展現,睡覺時,沒有了外力的刺激,肌張力自然就放松了。你可能會困惑,我在白天沒有外力刺激孩子,他的肌張力也高啊。是的,在白天,他坐著就要維持上身的重力,如果站著,就需要維持整個身體的重力,重力也是外力,所以他的肌張力也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