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損害顧名思義就是指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所導致的肝臟損傷,亦稱藥物性肝損傷或藥物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可因藥物本身或/及藥物的代謝產物引起,也可能是由于用藥者個體的特殊體質對藥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導致。
由藥物引起的肝臟損傷可表現(xiàn)為各種急性或慢性肝病,輕者停藥后可自行恢復,重者可能引起嚴重的肝損害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積極的治療和搶救。
藥物性肝損害可以發(fā)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患者身上;既可以發(fā)生在用藥超量時,也可以發(fā)生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況。目前,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藥物及保健品已超過30000種,明確可以引起藥物性肝損害的藥物超過1000種。因此,藥物性肝損害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公共衛(wèi)生問題。
藥物引起的肝損害通常會發(fā)生在用藥后的1-4周內,具體表現(xiàn)和其他肝炎大致相同。
藥物引起的肝損害的不同類型
1、以肝細胞損害為主者
主要表現(xiàn)為疲乏、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尿黃、肝區(qū)不適,肝臟腫大伴有壓痛,轉氨酶升高,血脂升高,血象中嗜酸細胞升高。
2、以膽汁淤積為主者
主要表現(xiàn)為肝內小膽管膽汁淤積,并伴有肝細胞損害,表現(xiàn)為皮膚、鞏膜、小便黃染,皮膚瘙癢、大便顏色變淺等。
嚴重的藥物性肝損害也會引起大片肝區(qū)壞死發(fā)生,形成重型肝炎,出現(xiàn)黃疸、凝血機制障礙、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一旦出現(xiàn)肝細胞大片壞死,病情十分嚴重,若診治不及時,有可能危及生命。
藥物性肝損傷應重在預防,可通過以下幾方面盡可能減少或避免藥物性肝損傷的發(fā)生:
1、在用藥前,應認真評估用藥者機體的基礎情況,嚴格掌握適應證;
2、對既往有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者,用藥應警惕,避免下次再使用化學結構相類似的藥物,且在選擇用藥的種類、劑量及給藥途徑時也應倍加謹慎;
3、應避免聯(lián)用具有肝毒性的藥物,對于肝功能不良患者、老年人及兒童,應慎用或減量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藥物;
4、制定合理用藥方案,盡可能減少多藥并用,盡量避免劑量、療程過長,若不得不使用兩種以上藥物時應了解藥物之間是否相互作用而產生不良反應;
5、在用藥治療期間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定期檢測血象、尿液及肝功能等,一旦發(fā)現(xiàn)肝功能異常等,盡快查明原因,將藥物性肝損傷降至最低。
由于肝臟無痛覺神經,包括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在內的多種肝病都可能因初期無癥狀而被忽略導致惡化,唯有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才能早規(guī)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