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腸胃病人非常多,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群胃腸功能減弱,經(jīng)常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另外,現(xiàn)在的上班族經(jīng)常在外面吃快餐,喝酒或是暴飲暴食,所以年輕人得胃病也是常見的事情。得了胃病以后吃東西總感覺胃里不舒服,而且涼的、硬的東西不敢吃。
胃痛,中醫(yī)病證名。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fā)。胃是主要病變臟腑,常與肝脾等臟有密切關(guān)系。胃氣郁滯、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
(一)寒邪客胃
癥狀: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得溫痛減,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熱飲,舌淡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
方藥: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
常用藥:高良姜、吳茱萸、香附、烏藥、陳皮、木香。
(二)飲食傷胃
癥狀:胃脘疼痛,脹滿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減,不思飲食,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dǎo)滯,和胃止痛。
方藥:保和丸加減。
常用藥:神曲、山楂、萊菔子、茯苓、半夏、陳皮、連翹。
(三)肝氣犯胃
癥狀: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胸悶噯氣,喜長嘆息,大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芍藥、川芎、郁金、香附、陳皮、枳殼、佛手、甘草。
(四)濕熱中阻
癥狀:胃脘疼痛,痛勢急迫,脘悶灼熱,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飲,身重疲倦,納呆惡心,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方藥:清中湯加減。
常用藥:黃連、梔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陳皮、甘草。
(五)瘀血停胃
癥狀:胃脘疼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后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斑,脈澀。
治法:化瘀通絡(luò),理氣和胃。
方藥: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常用藥: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
(六)胃陰虧耗
癥狀:胃脘隱隱灼痛,似饑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煩熱,消瘦乏力,口渴思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益胃,和中止痛。
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
常用藥:沙參、麥冬、生地、枸杞子、當(dāng)歸、川楝子、芍藥、甘草。
(七)脾胃虛寒
癥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受涼后發(fā)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納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
常用藥:黃芪、桂枝、生姜、芍藥、炙甘草、飴糖、大棗。
那么胃病應(yīng)當(dāng)怎么保養(yǎng)呢?建議大家按照下面的養(yǎng)胃食療方,這樣養(yǎng)胃事半功倍。
◎黨參鳙魚湯
【原料】鮮鳙魚1500克,黨參30克,料酒、食鹽、大蔥、生姜、草果、陳皮、桂皮、植物油、雞湯適量。
【制作】先將黨參、草果、陳皮、桂皮、姜洗凈,裝入紗布袋扎口;將鳙魚去鰓、內(nèi)臟,洗凈后下油鍋稍煎;鍋中倒入雞湯,加入藥包和蔥、料酒、食鹽,煮至魚肉熟爛后,揀去蔥、藥包即可。
【食法】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本湯具有扶脾養(yǎng)胃、補中益氣、健身強體之功效,適用于春季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木瓜排骨湯
【原料】鮮木瓜1個,花生仁150克,豬排骨500克,紅棗9枚,以及食鹽、味精適量。
【制作】鮮木瓜去皮、子,洗凈切厚片;花生用清水浸泡30分鐘;排骨洗凈剁成小塊,紅棗去核,洗凈。將上述原料全部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燉3小時,加入食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
【食法】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本湯具有清熱潤燥、健脾通便之功效;適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所致的消化不良,或口渴咽干,或春季過度烤火、過用暖氣所致的咽喉疼痛者。
◎羊肉暖胃湯
【原料】鮮羊肉500克,生姜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鹽、味精少許。
【制作】鮮羊肉切成大塊,過沸水后與生姜片、香附子、香砂仁一起放入沙鍋中,加清水2000毫升,用小火燉3小時后,加入食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
【食法】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本湯有溫中暖胃、散寒止痛之功效;適用于春季胃寒不適、口淡作嘔或過食寒涼食物所致胃腸隱痛、腹脹便溏、胃腸痙攣、胃氣上逆或胃、十二指腸潰瘍屬于胃寒型者。
◎黃汁雞塊湯
【原料】帶骨煮熟雞肉500克,黃油50克,蔥頭250克,清雞湯1500毫升,香桃1個,香葉1片,胡椒粒3克,食鹽適量,油炒面15克,雞蛋黃1只。
【制作】蔥頭切成丁,煮熟雞肉切小塊,備用;煎鍋內(nèi)加入黃油燒熱,煉凈水分,加入蔥頭丁、香葉、白胡椒粒,燜至微黃色時,再加入油炒面,拌勻;把雞湯倒入盛炒蔥頭等的鍋內(nèi),大火燒沸,加入食鹽、香桃,煮沸約10分鐘,揀出香桃皮,熄火,保持湯熱,備用。雞蛋黃放碗內(nèi),放入少許熱雞湯打散,倒入雞湯內(nèi),盛湯時先把熟雞肉塊放于碗內(nèi)。
【食法】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200毫升。
【功效】本湯有溫脾和胃、壯陽補腎之功效;適用于春季胃腸虛寒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癥見泛酸、食少納呆、神疲肢倦、大便稀薄者。
穴位按摩法:
中脘穴通調(diào)腑氣、和胃止痛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dāng)臍中上4寸。
按摩:將食指與中指并攏,其余三指彎曲握拳,兩指指腹放于中脘穴上環(huán)形按揉。
手三里調(diào)理腸胃
定位:位于前臂背面橈側(cè),當(dāng)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按摩:掌心朝下,將拇指、食指、中指相對成鉗形,掐按手三里穴。
足三里通調(diào)腑氣、和胃止痛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側(cè),當(dāng)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按摩:將拇指指腹放于下肢足三里穴上,雙手其余四指附與小腿腿腹上,微用力壓揉。
疏肝解郁,理氣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慢性淺表性胃炎肝胃不和癥,癥見胃脘脹痛、攻竄兩肋、吞酸噯氣、苔白、脈弦等。
健客價: ¥30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結(jié)腸炎以及消化不良。
健客價: ¥18本品能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反酸等癥狀,適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關(guān)性疾病的抗酸治療。
健客價: ¥191.慢性胃炎。 2.與胃酸有關(guān)的胃部不適應(yīng)癥,如:胃痛、胃灼熱感(燒心)、酸性噯氣、飽脹等。
健客價: ¥19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濕熱內(nèi)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癥見脘腹隱痛、飽脹反酸、惡心嘔吐、嘈雜納減;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1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luò)定痛。用于胃疼,脹滿,痞悶,納呆,噯氣,燒心。
健客價: ¥20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濕熱內(nèi)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癥見脘腹隱痛、飽脹反酸、惡心嘔吐、嘈雜納減;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1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以及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癥見胃灼痛,反酸、燒心、飽脹、早飽、惡心、嘔吐等。
健客價: ¥39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以及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癥見胃灼痛,反酸、燒心、飽脹、早飽、惡心、嘔吐等。
健客價: ¥14清肝和胃,降逆止嘔,理氣止痛,用于改善、緩解肝胃不和型胃病。胃脘疼痛、吸氣吞酸等癥狀。
健客價: ¥27適用于治療與胃酸有關(guān)的胃部不適用癥狀(如胃疼、胃酸、胃脹、胃燒灼、酸性噯氣、飽脹等)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膽汁反流性胃病,神經(jīng)性消化不良;預(yù)防非甾體類藥物,化療藥物等引起的胃黏膜損傷。
健客價: ¥52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及有癥狀的慢性胃炎、FANS胃病、食管潰瘍。
健客價: ¥22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積,癥見不思飲食,噯腐酸臭、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見上述癥候者。 三九胃泰顆粒: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濕熱內(nèi)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癥見脘腹隱痛、飽脹反酸、惡心嘔吐、嘈雜納減;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香砂養(yǎng)胃丸:溫中和胃。用于不思飲食,胃脘滿悶或泛吐酸水。
健客價: ¥35.9鋁碳酸鎂片:1.慢性胃炎。2.與胃酸有關(guān)的胃部不適應(yīng)癥,如:胃痛、胃灼熱感(燒心)、酸性噯氣、飽脹等。 三九胃泰顆粒: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濕熱內(nèi)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癥見脘腹隱痛、飽脹反酸、惡心嘔吐、嘈雜納減;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腸炎寧片:清熱利濕,行氣。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的泄瀉,癥見大便泄瀉、腹痛腹脹;急慢性胃腸炎、腹瀉、小兒消化不良見上述癥候者。
健客價: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