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勁與人體筋骨結構變化
摘要:單單認識到這點是很不夠的,因為人們會產(chǎn)生一種假象,以為在太極拳運動的過程中,只有意識的參與,才能有內勁的產(chǎn)生,圓此練拳.用拳都不能離開意念,沒有意念就沒有內勁。
太極拳內勁的形成,在開始修煉階段要通過放松等手段,結合意念、內氣等因素綜合磨煉而成。內勁的形成,是因為人體的筋骨、肌肉等結構產(chǎn)生了一系列變化,這種微小的變化不易被察覺所以許多人就誤以為內勁僅僅是一種用力的感覺,而忽略了內勁的產(chǎn)生是人體結構微觀上發(fā)生變化的結果。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人體結構在內勁形成過程中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
什么是太極拳的內勁呢?可以肯定地說,內勁是一種肌肉力。任人體的勁力是離不開肌肉力而無故產(chǎn)生出來的,不管你有多少內氣,或用了多少意念,只要你移動身體,就必須用肌肉力。那么為什么自古以來太極拳的先輩們就直教導我們要練氣,要用意不用力呢?其實這是練功的過程,練氣或練意,都是為了更好地用力,更好地利用人體的肌肉力。
這就是太極拳創(chuàng)造出來的奧秘,練太極拳就是要從練氣、練意開始。很顯然,內勁一定是肌肉力在“氣”和“意”的配合下,所形成的一種新的肌肉用力的配合方式,民間常把這種力叫作“丹田力”。陳式太極拳中就有通過丹田內氣的運轉來練習太極拳的內勁的。但是也有其他的訓練方式,比如楊式太極拳有的就是利用意念身體上的各種氣圈、氣球等來進行內勁的訓練。為什么這樣就可以練出內勁,就可以形成肌肉新的用力配臺方式呢?原來,意識通過人的神經(jīng)和內氣,可達到調整磯肉的目的,肌肉的不同協(xié)調變化,就產(chǎn)生了各種的勤力。在這里,最重要的就是意識或意念,通過特定的意識,可以使肌肉產(chǎn)生某種變化
然而單單認識到這點是很
不夠的,因為人們會產(chǎn)生一種假象,以為在太極拳運動的過程中,只有意識的參與,才能有內勁的產(chǎn)生,圓此練拳.用拳都不能離開意念,沒有意念就沒有內勁。而真實的情況是,內勁一旦形成,已經(jīng)隨時可以出現(xiàn),就說明肌肉已經(jīng)發(fā)生了某種變化,這時就再無需什么意念和所謂的導引內氣來生成內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