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您的位置:健客網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推拿按摩 > 足太陽膀胱經本經腧穴之束骨 | 穴位常識

足太陽膀胱經本經腧穴之束骨 | 穴位常識

摘要:束,捆也、束縛也。骨,水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寒濕水氣和下部經脈上行的陽氣,二氣交會后聚集穴內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縛一般,故名。

  本經腧穴

  睛明、攢竹、眉沖、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huán)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膏肓俞、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昆侖、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陰

  束骨

  出《靈樞·本輸》。位于第5跖趾關節(jié)后方,赤白肉際處,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4跖趾側總動、靜脈;有第4跖趾側神經及背外側皮神經分布。

  穴名釋義

  束,捆也、束縛也。骨,水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部經脈下行的寒濕水氣和下部經脈上行的陽氣,二氣交會后聚集穴內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縛一般,故名。

  主治

  通經活絡,清頭明目。主治頭目、腰背、下肢等疾患。如身熱、頭痛、目赤、耳聾、眩暈、項強、腰痛、髀樞痛、腳如結、腨如裂、癲狂、驚癇、泄痢、瘧疾、癰疽、疔瘡等?,F(xiàn)代又多用以治療神經性頭痛、落枕、腓腸肌痙攣、癲癇等。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足跗外側,第五跖骨小頭后下方,赤白肉際處取穴。

  穴位配伍

  配風池、百會、印堂、太沖主治頭痛;

  配風池、天柱、后溪主治項強;

  配大腸俞、腰陽關、委中、昆侖主治腰腿痛。

  日常保健

  針刺束骨穴的方法:束骨穴直刺0.3-0.5寸。

  艾灸束骨穴的方法:束骨穴艾條灸5-10分鐘;束骨穴艾柱灸3-5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用藥指導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