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一)
【辨證】肺腎陰虛,血虛化燥。
【治法】滋補(bǔ)肺腎,祛風(fēng)潤燥。
【方名】生金涼血飲。
【組成】金銀花60克,白芍18克,麥冬18克,阿膠18克(烊化),沙參18克,甘草24克,僵蠶9克,芥穗9克,防風(fēng)9克,木瓜9克,威靈仙9克,黃芩9克,丹皮9克,丹參9克,生首烏30克,生地2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馬志方。
中藥方劑(二)
【辨證】濕熱之邪,客于皮膚。
【治法】除濕、清熱、解毒。
【方名】土槐飲。
【組成】土茯苓30克,生槐花3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可泡水代茶飲。
【出處】趙炳南方。
中藥方劑(三)
【辨證】濕毒內(nèi)蘊(yùn),血熱受風(fēng)。
【治法】清熱除濕,涼血散風(fēng)。
【方名】銀屑病1號。
【組成】茺蔚子15克,炒荊芥10克,板藍(lán)根15克,銀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克,白術(shù)10克,白蘚皮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5次。
【出處】張正華方。
中藥方劑(四)
【辨證】熱入血分,外發(fā)斑疹。
【治法】涼血,清熱,解毒,利濕。
【方名】犀角地黃湯合白虎湯加減。
【組成】生地15克,赤芍9克,丹皮15克,紫草15克,雙花15克,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蛇蛻12克,黃連6克,荊芥炭6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宗元方。
中藥方劑(五)
【辨證】風(fēng)寒外襲,營衛(wèi)失調(diào),風(fēng)熱濕邪客于肌腠,使皮膚失去濡養(yǎng)而致病。
【治法】辛涼解肌表邪氣。
【方名】柴葛解肌湯加減。
【組成】柴胡15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桔梗12克,元參15克,理石25克,赤芍12克,生草10克,雙花15克,連翹15克,山甲15克,川芎10克,川軍5克,茵陳15克,苦參15克,黃柏15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光發(fā)方。
中藥方劑(六)
【辨證】風(fēng)毒內(nèi)蘊(yùn),氣滯血瘀,經(jīng)脈阻滯,肌膚失養(yǎng)。
【治法】活血搜風(fēng),清熱解毒。
【方名】犀蜈湯。
【組成】犀牛皮10克,苦參10克,防風(fēng)10克,山豆根10克,蜈蚣3條,全蝎5克,白蘚皮15克,炮穿山甲15克,赤芍15克,蚤休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余藥渣再煎浸洗患處。
【出處】吳新元方。
中藥方劑(七)
【辨證】血熱毒盛,壅搏肌膚。
【治法】涼血化斑,清熱解毒,佐以除濕熄風(fēng)。
【方名】涼血化斑湯。
【組成】水牛角粉30克(先煎),板藍(lán)根20-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30克,赤芍20克,白蘚皮30克,苦參10克,土茯苓30克,全蝎6克,僵蠶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金起風(fēng)方。
中藥方劑(八)
【辨證】風(fēng)濕之邪,留滯皮膚,久則化熱。
【治法】清熱活血,祛風(fēng)除濕。
【方名】苦參蘚皮湯。
【組成】苦參10克,黃柏12克,苡仁10克,白蘚皮20克,生地9克,赤芍10克,牛旁子10克,地膚子10克,浮萍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史定文方
(實習(xí)編輯:劉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