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痣是黑色的,并不高出皮膚表面,稱為交界痣;如果痣呈黑色或褐色,略高于皮膚表面,是復合痣;如果黑色,或淡褐色,或皮膚色,呈半球狀隆起于皮膚表面,有的中央有一根或幾根毛,則稱為皮內痣。
事實上,多數惡性黑素瘤是在正常皮膚上發(fā)生的。在我國,肢端是惡性黑素瘤的好發(fā)部位。惡變多發(fā)生在中老年,誘因是反復的創(chuàng)傷。如果發(fā)現有以下情況,應該提高警覺,及時到醫(yī)院確診:后天性色素痣短期內增大,直徑超過6毫米;色素痣的色澤變得不均勻,邊界不清楚;容易破潰、出血;中老年人出現的不對稱性黑斑;指、趾甲根或甲周圍的皮膚有褐色或黑色的斑。若出現以上情況,應及時去中醫(yī)院檢查。
惡性黑色素瘤中藥治療
1)熱毒內蘊證。
主證:黑瘤破潰,合并感染,淋巴結區(qū)域轉移,或有全身播散,發(fā)熱煩躁,身痛肢酸,口干舌燥,大便秘結,尿短面赤,舌質紅,苔黃膩,脈細弦或細數。
治法:清熱解毒,扶正抑邪。
方藥:四君子湯(《和劑局方》)合青米綠梨湯。
2)肝腎陰虛證。
主證:黑瘤局部潰爛,瘡面污穢,氣味惡臭,腫脹疼痛,或發(fā)燒盜汗,或五心煩熱,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口咽干燥,渴不喜飲,納呆消瘦,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絳,或見紫斑瘀點,苔薄白,脈細弱或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祛毒化結。
方藥:地黃白蛇湯(《腫瘤臨證備要》)。
3)脾腎陽虛證。
主證:黑瘤破潰,流液清稀,神倦乏力,口淡乏味,納食低下,喜溫熱食,食涼胃脹,形寒肢冷,便溏溲清,舌胖色淡或淡紫,舌邊齒痕,苔白滑膩,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腎健脾,扶正抑癌
方藥:四君子湯中(《和劑局方》)加味。
4)氣血兩虛證。
主證:惡性黑色素瘤外科切除后,或原發(fā)瘤切除而轉移灶尚存,或未經手術切除,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局部無疼痛,忡瘤未潰,而見神倦乏力,面色蒼自,動則氣急,心悸怔忡,舌淡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或結代。
治法:補氣養(yǎng)血、解毒化瘀。
方藥:八珍湯(《正體類要》)加減。
(實習編輯:江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