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項很有趣味的研究,研究人員納入28名實驗者分別以三種不同的姿勢上廁所,普通的坐便式,蹲坐在馬桶以及蹲坑式。
研究結果顯示
蹲坑式平均耗時50秒,而坐便式平均耗時130秒。研究人員認為,由于人的腸道像彎彎曲曲的軟管,在坐姿狀態(tài)下它沒法完全打開出艙口,也就是打結了。通俗的來講,如果你坐著,就會將結腸末端擠壓出一個曲線,排便費力,容易導致腸道問題;若采取蹲便式,腸道的角度就會變平順,糞便能夠在較小的壓力下輕松排出。
更通俗的說,只要腳下墊個小板凳,上半身微微向前傾,找好角度——成了!就這么簡單,現(xiàn)在你又可以在大便的時候讀書、折紙或者專心發(fā)呆,再也不用擔心媽媽將衛(wèi)生間砸個大坑了!
但是......
便秘癥狀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輕度便秘注意飲食,運動,以及使用正確方式如廁,就能緩解,若嚴重者需要去醫(yī)院接受治療。
與“癌癥”相比,慢性便秘并未引起廣泛關注,但有醫(yī)生認為便秘治療困難或非常困難,準確的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對便秘者非常重要。
近期DisColonRectum雜志2016年第6期發(fā)布了“美國結直腸外科醫(yī)師協(xié)會便秘評價與處理的臨床實踐指南”。與9年前2007年的指南相比,有一些重要的更新。
指南便秘的評價推薦:
1.對便秘患者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推薦等級:1C(基于低或極低質量證據的強推薦)
2.一些行之有效的關于便秘特點、嚴重程度及對生活質量影響的評價方法可以作為便秘醫(yī)學評估的一部分。推薦等級:2C(基于低或極低質量證據的弱推薦)
3.對于沒有報警癥狀、不建議篩查或沒有并存其他嚴重疾病的便秘病人通常不需要常規(guī)進行血液化驗、放射檢查或內鏡檢查。推薦等級:1C(基于低或極低質量證據的強推薦)
4.肛門直腸生理學和結腸傳輸功能檢查可有助于發(fā)現(xiàn)潛在的病因,對頑固性便秘患者是有益的。推薦等級:1C(基于低質量證據的強推薦)
5.X線排糞造影、MRI排糞造影或經會陰超聲排糞造影有助于發(fā)現(xiàn)與排便梗阻有關的解剖異常。推薦等級:1C(基于低質量證據的強推薦)
便秘的非手術治療推薦:
1.便秘的初始治療是飲食調節(jié),包括纖維素和液體的補充。推薦等級:1B(基于中等質量證據的強推薦)
2.滲透性瀉藥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適用于慢性便秘的治療。推薦等級:1B(基于中等質量證據的強推薦)
3.刺激性瀉藥如比沙可啶,可以作為慢性便秘的二線用藥短期應用。推薦等級:1B(基于中等質量證據的強推薦)
4.治療便秘的一些新藥,如魯比前列酮(lubiprostone)和利那洛肽(linaclotide),在飲食調整、滲透性瀉藥和刺激性瀉藥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使用。推薦等級:2B(基于中等質量證據的弱推薦)
5.生物反饋療法是有癥狀的盆底失調的一線治療方法。推薦等級:1B(基于中等質量證據的強推薦)(更多詳見--2016ASCRS便秘最新指南發(fā)布)
便秘這事兒,可大可小,搞不好要見醫(yī)生,還是愛惜身體,相信科學,在自己的腳底下放個小板凳,找個好角度安安心心的如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