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可引起多種不良后果,包括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松癥風險的增加。對于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管理已經(jīng)出臺很多指南,然而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的后果及干預卻存在一定爭議。
亞臨床甲亢的生化定義為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抑制或水平降低,而游離甲狀腺素(F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在參考值范圍內。
各研究報告顯示的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別(低于1%至高于10%均有),這主要與研究人群有關。但疾病發(fā)病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Grossman等人開展的一項納入超過17000例老年人(>65歲)的研究顯示,亞臨床甲亢的發(fā)病率為3.1%,這與以前公布的NHANESIII調查結果接近。
亞臨床甲亢被越來越多的組織細分為兩類:TSH低但可檢測到(TSH在0.1–0.4mIU/L;I級亞臨床甲亢)和TSH完全抑制(TSH<0.1mIU/L;II級亞臨床甲亢)。這是因為這兩類甲亢的甲狀腺功能正?;謴吐始安l(fā)癥發(fā)生率存在差異。許多專家認為II級亞臨床甲亢患者可能存在內源性甲狀腺病變并且需要及時治療。
當個體兩次TSH測定值較低或抑制且兩次測定時間間隔至少3個月時,才可考慮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診斷。因為TSH單次測定異常很有可能在二次測量中恢復正常。Parleet等人對866例TSH水平較低或抑制的個體隨訪12個月發(fā)現(xiàn),50例I級亞臨床甲亢個體中有38例(76%)在研究結束時TSH恢復至正常,而16例II級亞臨床甲亢個體中僅有2例(12.5%)在12個月后TSH恢復至生化正常。在本項研究中,I級亞臨床甲亢個體中無臨床甲亢病例出現(xiàn),而II級亞臨床甲亢組在隨訪結束時有1例發(fā)展為臨床甲亢。
一項納入2024例亞臨床甲亢患者的蘇格蘭研究顯示,亞臨床甲亢進展為臨床甲亢的平均時間超過7年。研究中大部分亞臨床甲亢患者(尤其是TSH沒有完全抑制的個體)在研究期間內TSH保持穩(wěn)定(2年、5年和7年時,I級亞臨床甲亢組比例分別為71.8%、55%和50.2%;II級亞臨床甲亢組分別為51.3%、40.2%和37.5%)。亞臨床甲亢恢復至正常的個體比例隨著隨訪時間而增加。I級亞臨床甲亢組在隨訪2年、5年和7年時甲狀腺功能恢復至正常個體比例分別為16.7%、31.6%和37.6%;II級亞臨床甲亢組在隨訪2年、5年和7年時甲狀腺功能恢復至正常個體比例分別為17.1%、29.9%和29.7%。I級亞臨床甲亢組在隨訪2年、5年和7年時進展為臨床甲亢比例分別為0.5%、0.7%和0%;II級亞臨床甲亢組在隨訪2年、5年和7年時進展為臨床甲亢比例分別為1.0%、0%和3.1%。
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TSH完全抑制的個體患有內源性甲狀腺疾病及進展為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風險更大,但TSH水平較低或未完全抑制個體的結局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Rosario等人開展的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對90例I級亞臨床甲亢女性(年齡>65歲)和90例年齡匹配的甲狀腺功能正常的女性數(shù)據(jù)進行了評估,并對骨生化指標、骨密度(BMD)和隱匿性心房顫動(房顫)發(fā)生率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對照組和I級亞臨床甲亢組參與者股骨頸和腰椎部位的骨轉換標志物或BMD無顯著差異。兩組72小時ECG監(jiān)測下的房顫的發(fā)病率同樣無顯著差異:I級亞臨床甲亢組發(fā)生3例AF(3.3%)、對照組發(fā)生2例(2.2%)。研究人員本次研究的主要限制為亞臨床甲亢對骨骼和心臟功能的不利影響時間未知,隨訪時間可能可能不足。
這項研究也增加了我們對于65歲以上的I級亞臨床甲亢女性不良結局的理解,適用于一般的內分泌門診人群。因此,針對甲狀腺狀態(tài)立即進行治療并不必要。以后的研究應該對這類患者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以發(fā)現(xiàn)與正常甲狀腺功能人群的結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