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手術如果種植體與牙齦結合不好,種植體就有可能松動,從而導致整個手術失敗。那么牙齦與種植體是怎樣結合的?下面專家來為您介紹。
種植牙手術過程
種植體的穿齦部位,手術創(chuàng)愈合后形成美似真牙的齦溝。在齦上皮與植入體的交界處,上皮細胞以半橋粒構造與植入體相吻接。
在其深部,血管供應豐富,成纖維細胞周圍可見骨膠原纖維形成的網(wǎng)狀結構,起到“袖口”樣的抽緊作用,再向深部則是骨組織與種植體間的界面。齦界面被認為是種植體的大門,同時也是結合較薄弱的部位,細菌異物易由此侵入,外力易使此處的附著剝離。齦界面出現(xiàn)感染炎癥,上皮組織向深部潛行,往往是種植失敗過程的開端。因此,在骨界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的前提下,研究者們有將注意力轉移到齦界面來的趨勢。
種植體的頸部表面形態(tài)對齦界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相應于齦溝部分,種植體表面應盡量光潔,以避免菌斑附著;而在相應于結合上皮附著部分則最好粗糙多孔,以利于半橋粒附著。鈦的結合性能是只與表面圓滑的鈦圓形體相結合。表面的上皮組織與皮下組織有向中間收縮的力量,保持牙齦與圓滑種植體緊密結合。
影響齦界面的因素:
?、偃梭w因素:包括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健康狀況,牙槽骨的密度、血運、骨量,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等。
?、诜N植體因素:包括種植體所使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種植體外形設計、表面處理、加工工藝。
?、坩t(yī)師因素:包括口腔外科醫(yī)師在種植手術中對骨組織的活力的保護措施,口腔修復科醫(yī)師在設計義齒時應合理分布牙合力,保證義齒便于清掃、自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