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肝性腦病
根據肝臟原發(fā)病不同,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癥狀出現和發(fā)展速度快慢不等,如重癥中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性腦病發(fā)生快,進展迅速,病勢嚴重;肝硬化病情進展較緩慢,肝性腦病逐漸發(fā)生,時輕時重,病程較長,可反復多次昏迷。
1.臨床表現
(1)精神神經系統(tǒng)癥狀:早期有性格改變和行為異常,嬰兒常表現睡眠紊亂,白天困倦入睡,夜間興奮玩耍,無故哭鬧喊叫、萎靡不振、躁動不安,以及半昏迷、昏迷等。早期神經系統(tǒng)體征有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有時有“做鬼臉”樣不隨意運動,非持續(xù)性肌痙攣,踝陣攣陽性,出現撲翼樣震顫,有時出現握持和吸吮等先天性反射,偶爾有腦膜刺激征和巴賓斯基征陽性,深昏迷時則各種反射均消失。撲翼樣震顫是肝性腦病特征性的臨床表現。
(2)急性重癥肝炎:肝損害隨著病情進行性加重,肝臟縮小,變薄、質地變軟,標志著肝實質大塊壞死。同時黃疸明顯加重,總膽紅素平均每天上升17.1μmol/L以上。慢性肝病肝可增大,質地硬,晚期肝萎縮,體檢邊緣不易觸及。由于肝功能衰竭,二甲基硫和甲基硫醇等蛋氨酸的中間代謝產物不能繼續(xù)代謝,隨呼氣排出,能嗅出略帶甜味的霉臭味稱肝臭,為預后不良的征兆。
(3)出血:早期出血傾向僅在化驗檢查時發(fā)現,如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脾顯著腫大者,血小板減少,晚期身體各部位出血。較常見的為皮膚、黏膜和眼結膜的出血點、紫癜、瘀斑、注射部位皮膚滲血、輕重不等的鼻出血,偶見咯血及血尿等。并發(fā)門脈高壓者,易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致嘔血、便血,可危及生命。
(4)腦顱內壓增高:顱內壓持續(xù)超過2.0kPa。
①出現顱內壓增高三大主征: A.頭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多為額部及兩顳,用力、咳嗽、彎腰和低頭時加重。 B.嘔吐:頭痛劇烈時出現噴射性嘔吐,可伴惡心。 C.視盤水腫:是重要體征。表現為盤頭充血,邊緣模糊不清,中央凹消失,視盤隆起,靜脈怒張,動脈扭曲。早期生理盲點擴大,進而視野向心性縮小,視力減退終至失明。
②可伴不全性展神經麻痹、復視、陣發(fā)性黑矇、頭暈、意識障礙、頭皮靜脈怒張、血壓增高、脈搏徐緩等。
③小兒可有頭顱增大、顱縫增寬、囟門飽滿隆起、頭顱pp診破罐音、頭皮淺靜脈擴張。
(5)肝腎綜合征:逐漸或突然出現少尿、無尿、氮質血癥、酸中毒、高鉀血癥等腎功能衰竭癥狀。
2.臨床分期 肝性腦病臨床表現差別懸殊。為便于觀察,處理和療效判定,一般將其分為4期:
(1)一期(前驅期):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失常。如脾氣不好,無故哭鬧,憂郁,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言語增多,食欲異常,但回答問題準確,吐字不清,語速減慢。此期可出現撲翼樣震顫(flapping tremor或asterixis)也稱肝震顫(檢查方法:患兒伸出前臂和手呈水平狀態(tài),叉開五指,腕關節(jié)保持固定在一定位置,患兒手指即快速震顫,無節(jié)律,即為陽性)。撲翼樣震顫常為雙側對稱性,也有發(fā)生在一側。腦電圖多正常。此期經數天或數周,癥狀多不典型。
(2)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識改變、睡眠障礙和行為失常為特征。定向和理解能力減退。計算能力和書寫能力障礙。語言不清,舉止反常,不能進行簡單的智力拼圖,如搭積木,插拼圖,用木棒擺五角星等幾何圖形。睡眠習慣晝夜顛倒,可出現狂躁,幻覺,恐懼等精神癥狀。此期除撲翼樣震顫陽性外,腦電圖出現對稱性慢波,肌張力增高,踝陣攣陽性,巴賓斯基征(Babinski)陽性。同時伴運動失調。
(3)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錯亂為主?;純捍蟛糠謺r期呈昏睡狀態(tài),呼之可醒,可以應答,常有意識模糊和幻覺。
(4)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喪失,不能喚醒。淺昏迷時,對痛刺激有反應,眶壓反射存在,撲翼樣震顫無法引出。深昏迷時,各種反射消失,肌張力降低,瞳孔常放大,可出現陣發(fā)性驚厥,踝陣攣等。腦電圖可出現極慢波。對肝性腦病分期意見尚不統(tǒng)一,且各期表現常有交叉重疊,界限也不十分清晰。
3.分型 臨床根據腦病發(fā)病急緩通常可分2型:
(1)急性型肝性腦?。焊闻K急性大塊壞死和急性肝細胞功能衰竭,其特點是發(fā)病急驟、進展迅速、病情險惡、病死率高。
(2)慢性型肝性腦?。翰莅l(fā)展緩慢,及時采用正確治療,可得到緩解,但亦易復發(fā),表現出癥狀發(fā)作與緩解間歇交替。 在嚴重肝病的基礎上,肝病進行性惡化,黃疸不斷加深,肝臟進行性縮小、變薄、變軟,有肝臭,并有精神神經系統(tǒng)方面的異常,或伴有出血、少尿等現象,即可診斷為肝性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