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療法可增加骨骼上的應力或負荷,使骨骼處于受力狀態(tài),減少骨鈣的丟失,達到治療和預防的目的。踏步、步行、跳躍、踮足、蹬腿等都是比較簡單易用的運動方法,鍛煉可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提高強度,并將運動時間延長至30~60分鐘。
“在上述鍛煉的基礎上,如果患者身體允許,可以逐步過渡到登高運動,比如登樓梯、登山或利用人造階梯器械進行運動。”孫曉堂說,上肢骨骼的受力狀況也很重要,可以用各種方式活動上肢,例如作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的屈、伸、旋轉等運動,也可以手握一些重物進行運動。
對于已經患有骨質疏松且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不能勝任中等以上強度運動的中老年人。孫曉堂說,可做一些體力消耗小的運動,如每天在陽光下散步1小時,每天打太極拳或做體操半小時,有能力的話還可進行游泳鍛煉。長期臥床的患者,應以被動運動為主,以維持關節(jié)活動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
“要想維持較高的骨量或延緩骨量的丟失,必須持之以恒地進行鍛煉。”孫曉堂提醒,骨質疏松患者在鍛煉時,要注意觀察周圍環(huán)境及身體狀況,以避免跌倒造成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