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活動失衡而致的腰部肌肉、韌帶、筋膜、椎間小關節(jié)的損傷,稱為急性腰扭傷。亦稱“閃腰岔氣”。急性腰扭傷多發(fā)生于腰骶、骶髂關節(jié)、椎間關節(jié)或兩側骶棘肌等部位。
祖國醫(yī)學認為腰痛的病因是外傷勞損,外感風寒濕熱,并與臟腑經(jīng)絡有密切關系。認為腰痛除可受不同程度的外力而引起,并與腎虛、外感風寒濕熱有密切關系。在辨證施治時應重視氣血損傷、風寒濕邪和腎氣內(nèi)虛等幾方面。
發(fā)生急性腰扭傷后,先在1—2天內(nèi)用冷毛巾做腰部濕敷,使破裂的小血管收縮而止血,然后改用熱毛巾濕敷,促進血腫吸收,再采取以下治療方法:
牽引法:患者站在單杠或門框架下的矮凳上,雙手高舉握住單杠的橫杠,雙足離凳,上肢、軀干和下肢放松伸直,利用身體重量懸吊牽引腰部,并在牽引下作前后擺動和左右轉動。每天牽引3—5次,結束時足踏凳下,勿直接松手落地。
伸腰牽引法:患者仰臥床上,雙上肢伸直放松,若為伸側腰痛者,痛側的髖、膝關節(jié)屈曲,然后借慣力猛力伸直下肢,以此來牽拉腰部,有時可聽到腰部發(fā)出響聲;若是雙側腰痛者,可交替進行,每次5—10分鐘,每天3—5次。
抱膝滾腰法:仰臥,屈膝屈髖,雙手相扣抱于膝關節(jié)下,頭部盡量向雙膝靠攏,使脊柱內(nèi)背部后凸,利用自身力量,做擺椅式的滾動,開始時因腰肌板硬,滾動1—2分鐘后,腰肌痙攣緩解,疼痛減輕,可加大幅度滾動3—5分鐘,此法特別適用于年老體弱者。
點按太沖穴法:患者取坐位,用大拇指或中指用力點按一側太沖穴(位于足背部1、2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約3—5分鐘,再點按另一側。點按時或點按后,患者前后、左右轉動腰部,直至疼痛減輕或不痛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