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園地】聽障兒童康復訓練中的行為矯正(方法不少哦)!
編者按
大多數(shù)聽障兒童康復后,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到普通學校融合并能隨班就讀,但是融合教育不但要求孩子能聽會說,還必須具有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這樣才能融合得好。
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時寶娟、王文娟兩位老師,經(jīng)過多年從事聽障兒童語言康復工作,接觸過各種性格的孩子,細細總結,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在性格行為上表現(xiàn)出了性情暴躁、膽小孤僻,這成為孩子學說話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因此,在康復訓練中對聽障兒童行為矯正也是不容忽視的。那么,聽障兒童康復訓練中行為矯正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看兩位老師的分享!
1在游戲活動中進行行為矯正。
游戲能夠激起孩子學習語言的動力,游戲是孩子的生命。在聽力語言訓練中,首先安排大量簡單、易操作的游戲,在游戲中發(fā)展語言,同時滲透語言交往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
針對多血質兒童,充分利用其活潑、熱情、喜歡與人交往的積極方面,請他們帶動性情孤僻膽怯的兒童參與游戲中,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技能技巧。
對于粘液質和抑郁質的兒童做到多鼓勵多表揚的賞識教育,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游戲活動,調動他們積極因素。對于積極參與的孩子可適當?shù)慕o予獎勵,激起他們的參與意識,排除膽怯心理。
對于膽汁質的兒童,由于他們性情急躁、容易沖動、任性好動,在游戲前必須給他們明確游戲規(guī)則,嚴格要求,張弛有度,適當時應給予處罰或獎勵,使他們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角色游戲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在語言訓練中多創(chuàng)設情景,安排一些小故事,讓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故事內容,使他們融入故事,體會故事中的人物語言、行為,了解如何與人交往。同時通過參與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增強自信心。
在角色分配時,注意各種氣質類型的合理搭配,取長補短。要性格開朗、活潑,善于表現(xiàn)的多血質孩子帶領大家,并鼓勵那些不善于表現(xiàn)的粘液質和抑郁質的孩子積極參與,讓他們扮演故事中積極的、榜樣性的角色。在表演中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激起他們的自信心。讓孩子在模仿和欣賞中潛移默化的克服一些消極的心理,調動積極因素,形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健康心理。
2在動手實踐活動中進行行為矯正。
有些聽障兒童由于性情暴躁、任性,做事缺乏耐性和自制力,更談不上與同伴間的合作力。因此多設計實踐課,如小手工制作,區(qū)角搭建等,可以讓孩子們自由組合,團隊協(xié)作完成一項活動,做到分工合作,明確任務。為了共同制作一件作品,每人必須認真耐心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共同努力共同合作。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做事細心、耐心的好習慣,而且也培養(yǎng)自制力和合作力。
在動手實踐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粘液質的孩子耐心、細致,但動作慢,因此我會用打表格計時方法,并用增強物鼓勵孩子加快節(jié)奏;多血質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做得既快又好;膽汁質的動作快,粗心,在使用夸贊語言上要注意技巧,提出小小要求,讓孩子既得到表揚,又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3在體育活動中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
體育活動與幼兒的意志品質有著密切的關系。體育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堅強毅力和頑強的意志。體育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參與的事情,在語言訓練中增加小型的體育比賽,如拍皮球、障礙跑、跳繩等。在活動中,注意引導易急躁、易沖動的孩子學會等待,控制自己行為,鼓勵那些膽怯內向的聽障兒童勇敢參與,克服心理壓力。
4改變家長教養(yǎng)習慣,提高正能量。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要經(jīng)常和家長溝通,要求家長不要過分遷就孩子,也不能對孩子漠不關心。要愛護有度,正確引導,以積極心態(tài)對待孩子,讓孩子也能從家長身上感受到積極向上,感受到正能量。
5案例分享。
經(jīng)過一段時間,我們發(fā)現(xiàn)最初的“問題孩子”的行為都大有改善,能主動與人交往,同伴間合作力也增強了,逐漸變成了大家都喜歡的“乖寶寶”。
案例1
依依,女孩,4歲,好動,不聽指揮,上課時常常正與老師說話,一扭身就去照鏡子、梳頭發(fā),自制力很差,喜歡與人交往,表現(xiàn)欲很強。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況,才知全家以她為中心,非常嬌慣。因此,我要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首先,我以她表現(xiàn)欲強為突破口,讓她帶動大家說兒歌,做游戲,表演小故事等。在之前,提出要求:上課不亂跑,不做小動作,否則將由其他孩子代替。開始她做不到,就讓別的孩子來做,她心里不服氣,我鼓勵她只要做到了就可以再來為大家表演。漸漸地,她亂跑的次數(shù)少了。幾天以后,上課不再隨便跑了。此過程中,其實是克其短,揚其長的一個過程。有一次,自由組合兩人合作搭高樓,沒有小孩喜歡與她合作,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小朋友說我不好。”“因為你喜歡亂動,亂跑?。∪ジ嬖V小朋友你不亂跑,不亂動。好嗎?”于是她很守規(guī)矩的和別的孩子一起搭寶塔。在訓練中讓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良行為所產(chǎn)生的后果,從而為一個目標主動的克服不良的習慣,這樣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訓練后,依依現(xiàn)在能很安靜地坐下看書、畫畫,并且交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案例2
強強,四歲,男孩,剛來時性格孤僻,典型的抑郁質性格,老師看他時,他的臉就轉向一邊或低下頭,一般不和老師的目光相遇,從不與小朋友玩。有一次,游戲課《我來做,你來學》,無論怎樣鼓勵他參與,他都無動于衷,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當大家正玩得開心時,他突然敲起了鼓,大家目光都投向他,我對他微笑,這時我暗示大家聽鼓聲做動作,雖然沒有任何節(jié)奏的鼓聲,大家做的非常認真,這時他好像意識到大家在聽,他敲得更起勁了。我示意大家拍起小手,響起掌聲,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抓住機會,立刻與他一起敲鼓,請他和我一起做動作,這節(jié)課他玩得很開心。從那以后他不再拒絕老師,不再拒絕小朋友。我發(fā)現(xiàn)他的動手能力很強,做手工非常細致,我趁熱打鐵,及時表揚,很快他融入了班級。在自由組合活動中,其他孩子都樂意與他合作。
總結:要使聽障兒童全面康復,作為老師一定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氣質特點。針對不同的孩子,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克其短,揚其長,對各種特點的孩子要及時歸納總結,以便后續(xù)再設計有針對性的方案,使他們早日康復,順利接受后續(x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