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與疑似不良反應?
乙型肝炎(乙肝)是嚴重危害我國人群健康的傳染病,按照2006年全國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估算,我國總人群中有34%的人感染過HBV,其中HBsAg攜帶者約為9300萬,每年有大約26萬人由于感染HBV導致肝硬化和原發(fā)性肝癌死亡。HBV可通過母嬰、血液和性接觸三種途徑傳播,目前尚無有效治愈乙肝的藥物,因此接種疫苗成為控制乙肝的關鍵。
當前全世界廣泛用于預防乙肝的疫苗是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生產經過層析、過濾等物理分離技術去除酵母成分,保留抗原表達作用,疫苗本身不具有致病性。截止2013年在WHO的195個成員國中,有181個國家將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guī)劃,按免疫程序要求在出生時(24h內)接種首針乙肝疫苗的國家已有107個。新生兒出生后應盡早接種乙肝疫苗,這主要與HBV感染的特征有關。在像我國這樣HBV高感染率國家,圍生期或幼兒期感染是導致HBV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HBV時的年齡越小,發(fā)展為慢性乙肝的風險越大。特別是HBsAg和HBeAg雙陽性母親所生的新生兒,出生后24h內接種乙肝疫苗,
阻斷失敗率約為4%;24h后接種,阻斷失敗率約為20%,升高5倍。因此出生24h內接種乙肝疫苗對阻斷HBV母嬰傳播十分重要。如果新生兒出生后接種疫苗的時間越晚,感染HBV的風險越高。
全球實施乙肝疫苗接種以來,使高感染率國家的HBV感染率大幅度下降,不僅證實乙肝疫苗可以預防HBV感染,而且也證實可以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預防HBV感染從而預防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生。全球近30年實施乙肝疫苗接種的經驗表明,乙肝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按照WHO的估算,接種乙肝疫苗后發(fā)生過敏等嚴重異常反應的發(fā)生率僅為1.1/100萬。
美國在1991~1998年期間接種乙肝疫苗的總劑量超過8600萬劑次,研究者對其中1771名新生兒進行回顧調查,共發(fā)現(xiàn)18例死亡。其中17例做了尸體解剖,確定12例為新生兒猝死、3例因感染及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意外死亡各1例。資料證明出生后24h內接種首針乙肝疫苗不會增加新生兒死亡的風險。
盡管接種乙肝疫苗相對比較安全,但還是有發(fā)生異常反應的風險,對極少數受種者而言,這種不幸卻意味著100%的災難。接種乙肝疫苗發(fā)生異常反應的原因包括(1)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種者個體差異所致,即疫苗對人體是外來抗原,對極個別受種者可能引起不良反應;(2)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接種疫苗后偶合發(fā)?。唬?)受種者心理因素作用誘發(fā);(4)接種過程中因操作失誤引起;(5)疫苗質量不合格。因此在判定接種疫苗發(fā)生的異常反應中,需要專業(yè)人員非常謹慎,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流行病學調查及預防接種服務等結果綜合判定,少數病例還需開展尸體解剖予以確定。
盡管大部分接種疫苗后發(fā)生的嚴重異常反應(死亡)與疫苗無關,但公眾仍難以理解。如2013年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統(tǒng)計年鑒中,2012年我國新生兒(<28日齡)死亡數約為11萬人,即平均每天為302人。假設這些兒童中90%要在出生24h內接種乙肝疫苗,如此計算每天即有272例死亡病例與接種乙肝疫苗相關。這種情況下,接種疫苗很大程度同死亡看似相關,而實際上大部分只是偶合發(fā)病。
中國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
我們需要告訴大眾的是,接種乙肝疫苗后,個別受種者在24h內注射部位出現(xiàn)疼痛、紅腫,72h內可能出現(xiàn)的一過性發(fā)熱反應,均是疫苗接種后的一般反應,可自行緩解,不需處理。在極罕見情況下接種乙肝疫苗可能發(fā)生局部無菌性化膿、過敏反應等,應及時就醫(yī)。
盡管WHO關于乙肝疫苗立場文件中認為疫苗很安全,幾乎沒有禁忌癥,但出于對健康的考慮,我國藥典還是將那些可能懷疑導致發(fā)病的疾病列為禁忌癥。其中包括已知對該疫苗所含任何成分(佐劑以及甲醛)過敏者;患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發(fā)作期和發(fā)熱者;妊娠期婦女;臨床治療尚未控制的癲癇和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因此在接種疫苗前,家長需配合接種醫(yī)生,做好對兒童健康狀況的問診和一般健康檢查,如實提供兒童健康狀況等,以便接種醫(yī)生正確掌握接種的禁忌癥。兒童接種疫苗后應在預防接種點置留觀察至少30min,如果發(fā)現(xiàn)異??杉皶r診治。
預防接種在控制傳染病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被認為是20世紀十大公共衛(wèi)生成就之一。但是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和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發(fā)病的下降,公眾對疫苗安全性的關注度增高,進而對接種疫苗的信心下降。20世紀70年代末,瑞典一名頗具影響力的醫(yī)學專家曾質疑百日咳疫苗接種的必要性,由此導致很多兒科醫(yī)生對接種百日咳疫苗喪失信心,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DPT)接種率從1974年的90%下降至1979年的12%,瑞典政府也于1979年改變了國家計劃免疫策略,并放棄DPT接種,幾年后導致每年超過1萬例百日咳病例流行,且出現(xiàn)死亡病例。該事件提示公眾領袖的意見對免疫規(guī)劃策略的影響,以及消除公眾疑慮的重要性。在總結歷史教訓后,瑞典于1996年重新將百日咳疫苗引入免疫規(guī)劃。英國也曾出現(xiàn)懷疑接種麻疹、腮腺炎和風疹聯(lián)合疫苗(MMR)與兒童自閉癥有關,從而導致疫苗接種率陡然下降、隨后麻疹病例數量飛速上升的事件。2000年Lancet發(fā)表論文,證實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接種MMR與兒童自閉癥相關。越南自2002年引進乙肝疫苗,并于2003年開展首劑疫苗接種,2006年首劑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已接近65%。然而自2007--2008年出現(xiàn)乙肝疫苗出生后接種引發(fā)不良反應事件的報道后,疫苗首劑接種率急劇下降,據2009年4月國際擴大免疫規(guī)劃實施接種率調查結果顯示,乙肝疫苗首劑平均接種率在抽樣的6省中僅為17%,此后隨著公眾對新生兒出生及時接種首劑乙肝疫苗的認識提高,越南乙肝疫苗接種率自2009年開始回升,2012年接種率調查顯示出生首劑及時接種率已恢復到75%。2006年以色列在接種流感疫苗后3h至6d內報告4例疑似異常反應導致死亡事件,該國衛(wèi)生部暫時性停止了流感疫苗接種,之后的異常反應調查結果表明該4例死亡與疫苗無關,即恢復了流感疫苗的使用。
綜上所述,由接種疫苗引發(fā)的疫苗相關安全性問題而導致死亡的病例實屬罕見,預防接種仍然是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最經濟和有效的措施。調查發(fā)現(xiàn),1992~2009年我國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了2400萬例慢性HBV感染和430萬例與肝硬化、肝細胞癌及急性肝炎相關的死亡,成就斐然。接種疫苗不僅是保護接種者本人,還可以保護他人。因此公眾應正確認識預防接種及其意義,公共衛(wèi)生工作者也需要開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并不斷加強常規(guī)免疫接種質量,這樣才能使公眾對接種疫苗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