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醫(yī)藥治療:
(1)一般治療;供給足量能量、水分。低溫時保暖,高熱或伴驚厥者可用物理降溫和鎮(zhèn)靜劑。病重者,可小量多次輸血或血漿,出現(xiàn)休克者加氫化可的松5mg/kg次,每日1-2次。臍部或皮膚局部感染者,可涂2%的龍膽紫。臍部感染嚴重者可用呋哺西林濕敷。并發(fā)嚴重貧血,膽紅裹顯著增高者,可換血輸血。
(2)抗生素治療:首先根據(jù)感染的可能來源初步判斷病原菌,及早選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和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在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結果報告后,再針對病原菌加以調(diào)整。同時注意使用免疫療法,輸入新鮮全血或血漿,對中毒癥狀嚴重者,短期可加大劑量氫化可的松靜滴。
2.中醫(yī)藥治療:
(1)邪毒熾盛:起病急驟,壯熱煩躁,吃奶少,常伴黃疸,淤斑,肝脾腫大,小便黃,大便干,甚則抽搐,舌紅絳、苔黃,指紋紫滯。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清營。
方藥:黃連O.5克、黃芩3克、梔子1克、生地6克、丹皮6克、赤芍1克、柴胡3克、茵陳3克、白豆蔻3克。
中成藥:可用清開靈注射液5ml/日靜點。
(2)邪熱傷陰:發(fā)熱不退,午后加重。口干舌澡,神疲乏力,舌光紅有裂紋。
治法:清熱養(yǎng)陰。
方藥:生地6克、沙參6克、麥冬6克、淡竹葉6克、丹參6克、連翹6克、羚羊角粉(分沖)o.5克。
(3)正虛邪陷:面色蒼黃或青灰,精神不振,不吃不哭,汗多肢厥,體溫不升,皮膚淤點,舌淡、苔薄白,指紋隱伏不顯。
治法:溫陽救逆。
方藥:人參6克、附子(先煎)6克、干姜0.5克、黃芪6克、丹參6克、當歸6克。
?。▽嵙暰庉嫞喝f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