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由于氣溫高、濕度大,幼兒的作息時間往往出現(xiàn)紊亂,睡眠時間相對于春季會少一些,加上由于天熱食欲不振,出汗多,幼兒抵抗力較低,在這個季節(jié)里幼兒往往容易生病。
在此次科普“小課堂”上,董幼祺全國名老中醫(yī)工作室的3位兒科醫(yī)生王倩、張瀅、趙嬌娜用門診中的常見小兒病的治療事例,讓家長朋友們對夏季小兒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調(diào)養(yǎng)有了一定的了解~
先來看看小兒夏季易患哪些疾???
中暑,泄瀉,厭食,多汗、痱子、癤子......
家長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1、暑熱天氣注意通風散熱,小兒衣著寬松透氣,出現(xiàn)高溫天氣時避免帶嬰幼兒出行。
2、使用空調(diào)和電風扇時注意溫度不要過低,風速不宜過大,且不要對人直吹。
3、根據(jù)氣溫環(huán)境的變化給孩子合理增減衣服,尤其晚上睡覺時要護好小肚子,以免著涼,引發(fā)拉肚子;出汗過多時不要驟然降溫。
4、起居要有規(guī)律,適量運動,既可保持充沛體力,又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5、飲食上,要做到有節(jié)、適時、適量,少吃或勿吃油膩、厚味、刺激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同時適當供給瘦肉、魚、蛋,以補充營養(yǎng);不要貪涼飲冷,可適當飲用一些果汁或淡鹽水補充水分。
重點來了?。?!小兒推拿外治法了解一下~
中暑
1.揉小天心
位置:手掌根部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指肚按住小天心,順時鐘方向按揉,每分鐘100-120次。
作用:清熱疏風、利尿。
2.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掌側(cè)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食指,中指兩指并攏,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向心性推之)。
作用:能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可用于一切熱證。
3.退六腑
位置:前臂尺側(cè),陰池至肘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
作用:治療一切實熱病癥。
補泄
1.補脾經(jīng)
位置:拇指外側(cè)緣。
操作:在小兒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用大人拇指輕輕揉推。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止瀉。
2.摩腹
操作:用手掌面逆時方向揉摩腹部,為補,適用于脾虛泄瀉者。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止瀉。
3.推上七節(jié)骨
位置:七節(jié)指腰骶部第二腰椎至尾椎之間,即命門至龜尾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由下向上推稱“推上七節(jié)”。
作用:止瀉、補腎等。
4.運土入水
位置:在手掌面,拇指橈側(cè)經(jīng)手掌邊緣,小指掌面稍偏尺側(cè)至尖端。
操作:用左手握住患兒左手手指,使手掌向上,同時拇、食指捏住患兒拇指,再用右手拇指側(cè)面,自患兒拇指端循手掌邊緣,向上推運至小指端為一遍。
作用:清脾胃濕熱,利尿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