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源于《傷寒論》。由麻黃、桂枝、芍藥、干姜、細辛、半夏、五味子、甘草等8味藥物組成。具有解表蠲飲、止咳平喘之功效。我們應(yīng)用本方熱敷肺俞、脾俞等背俞穴區(qū)治療小兒咳喘30例,其中包括肺炎后吸收不良,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療效滿意,介紹于下:
方藥及用法
本方由麻黃、桂枝、干姜、半夏、五味子、甘草各6克,芍藥9克,細辛3克。加水1000ml左右,煎煮15分鐘,濾出藥液存留備用。將藥渣趁熱用薄布包裹成長方形,敷于患兒肺至脾俞穴區(qū),以能覆蓋肺、脾俞穴為度。再用繃帶或布條稍加固定(注意溫度適宜,以防燙傷)。藥渣溫度下降時,可用熱水袋等器具加溫。每天治療1次,每次6-8小時。再次治療時,將藥渣取出,加適量原藥液燒熱即可敷用。1劑藥可反復(fù)使用3?4次。
主癥與療效
30例均有咳嗽、氣喘、多痰癥狀。部分病者伴有惡寒發(fā)熱等表證,體溫均在38.5℃以下,經(jīng)3次敷藥治愈12例,5次敷藥治愈13例,5例慢性支氣管炎敷藥5次后咳嗽明顯減輕。臨床療效滿意。
體會
本法有較好的理療、藥物、俞穴的綜合治療作用。溫?zé)峥墒咕植垦貉h(huán)改善,又可促進藥物從局部吸收,并激發(fā)俞穴以發(fā)揮三方面的協(xié)同治療作用。藥物外用,經(jīng)濟簡便,對服藥難的患兒尤為實用。在臨床觀察中未見不良反應(yīng)。使用方法,重在祛痰,止咳、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