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各位,昨日沒更新,是因為小編在家中面部刺絡放血,后用艾灸活血化瘀,次日清晨洗漱,只覺臉部光滑無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為艾灸可益氣補血,活血行瘀,涼血解毒,具有潤澤容顏的作用。
一、艾灸從底子上滋潤容顏!
1、滋潤五臟,補益氣血
人體臟腑器官、四肢九竅、皮毛盤骨均是以五臟為中心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五臟氣血盛衰,直接關系到面容的榮枯。五臟即心肝脾肺腎,通過艾灸五臟的背俞穴(心肝脾肺腎俞),可補益五臟,然后五臟通過經(jīng)絡將陽氣陰血及津液輸送到全身,以滋補潤養(yǎng)皮膚,抗御外邪侵襲,從而保持面部潤澤,容貌不枯。
2、疏通經(jīng)絡,活血行瘀
我們的身體布滿著經(jīng)絡,而經(jīng)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lián)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均由經(jīng)絡系統(tǒng)支行到全身每個部位,若經(jīng)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肌膚皮毛得不到濡養(yǎng)!如痤瘡、雀斑、酒渣鼻、黃褐斑、瘢痕等都是與氣血失和、瘀血陰滯有關。而艾灸最是擅長溫通經(jīng)絡。
3、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皮毛顏面與外界接觸最為密切,外邪入侵人體首先殃及皮毛。中醫(yī)認為外感邪氣首推“六淫”。六淫之中以風邪、熱邪對美容損害最大,且易化毒人血,使血分熾熱,導致許多損容疾病的發(fā)生。而艾灸可祛風清熱,有人說艾灸不可治熱癥,卻不知灸法大師周楣聲在其經(jīng)典之作《灸繩》里開篇就澄清這一誤解了!
4、消腫散結,燥濕止癢
針灸的強大功能也是在于它自身的調理功效,也會幫助您改善身體的問題的。某些有損美容的疾病,如痤瘡、酒渣鼻等,多因風熱濕毒所致,往往局部又腫又癢,時重時輕,且纏綿不愈。因此,艾灸在祛風清熱,涼血解毒的同時,應適當加些消腫散熱,燥濕止癢的穴位。
5、舒肝解郁,理氣和解
不論何種情況,黃褐斑的起因不外乎虛、瘀、濕、熱所致。肝郁氣滯而成,郁久化熱,灼傷陰血,導致面部氣血失和發(fā)病。還有就是因為脾虛生濕,濕熱蘊結,上蒸于面所致。而艾灸肝經(jīng)穴位即可達到疏肝理氣的作用。
二、艾灸美容原則:整體兼顧局部!
艾灸美容是注重在調理整體的同時兼顧局部,即先在顏面部位局部施灸,然后再在身體上的整體施灸,可謂標本兼治。
1、祛皺紋取穴
百會
陽白
印堂
下關
神闕
皺紋局部
2、祛色斑取穴
四白
迎香
肝俞
脾俞
氣海
足三里
三陰交
太溪
色斑局部
3、祛痤瘡取穴
陽白
四白
曲池
合谷
內庭
艾灸方法:
手持艾條懸灸,將點燃的艾條懸于穴位上約2-3厘米處,溫度以溫熱為宜。初始每穴艾灸15分鐘,適應后逐漸延長時間,直止肢體(四肢、頭部、面部)每穴20分鐘,軀干每穴30-40分鐘,一周內休息1-3天。
注意,艾灸條不要接觸到皮膚,不然就會燙個疤了。你在灸這個穴位時,最好躺著,當然,有人給你灸是最好的了。
三、兩個輔助手段,讓艾灸如虎添翼
1、活動關節(jié)通經(jīng)絡
轉手關節(jié)和腳關節(jié),每天轉300下,能調動全身十二條經(jīng)的原穴。原穴本來就是各條經(jīng)絡相通的接口。這一轉,堵塞不通的經(jīng)絡瞬間接通,有許多人表里經(jīng),子母經(jīng)交接不暢,如肝膽為表里,膽經(jīng)是肝經(jīng)排濁氣的出口,若交接不暢,濁氣就會堵在肝經(jīng)里,肝必會受損。
2、暖神按摩
取穴頭面部按摩蘸少許暖神在頭面部百會、四神聰、太陽、睛明、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承泣、迎香采用瀉法進行按摩。以點、按、揉手法為主。每次10分鐘,都做到面部泛紅,面部微熱感為止。
最后要說的是:
艾灸美容期間需注意調節(jié)情志,合理作息,尤其是睡眠要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