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近,街頭巷尾開始飄起來艾葉的香味。
說起艾葉,便不得不說起時下備受大眾推崇的艾灸養(yǎng)生,隨著人們防病養(yǎng)生意識的提高,艾灸走入了更多尋常百姓家。
艾灸選艾宜選陳年艾
不少人在選購艾條時迷糊了,怎樣的艾條才是好的?煙臺市中醫(y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吳長巖表示,艾絨宜選用陳年艾,陳艾不傷陰不傷血,灸時不痛。陳艾的艾色土黃者為佳,發(fā)綠的為當年艾;陳艾氣味芳香,當年艾則有一股青草味;燃燒時,陳艾煙氣輕柔,裊裊而上,燃燒后留灰白色的灰,當年艾則是一條線筆直而上。最重要的是,陳年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不烈,使人感覺舒服。
古代有詩云,"端午時節(jié)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意思是艾葉的采摘必須在端午前后,這時的艾葉生長得最為旺盛,最適合做成艾條防病治病。
那么艾灸有哪些功效,如何施灸能起到保健作用,吳長巖主任也為大家進行了介紹。
"平日里人們說慣了針灸,但'針''灸'實則是兩種不同的治病方法,其臨床主治也各有所長,正所謂'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吳長巖解釋說,針法是指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體內,運用捻轉與體察等手法治療疾病;灸是灼燒的意思,艾灸主要是以艾葉為主要灸材,借助艾葉燃燒時散發(fā)出的藥理對人體體表腧穴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達到治療疾病、防病保健的目的。
灸法不同,功效區(qū)別大
購買艾灸制品時,人們少不了問一句不同艾制品各有什么樣的功效。確實,穴位不同、灸法不同,艾灸起到的功效也大相徑庭。吳長巖主任介紹說,艾灸常見的灸法分為直接灸、間接灸、溫和灸等。
直接灸可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瘢痕灸是把艾柱直接放在皮膚上,灼燒到皮膚起泡。有人不禁產生疑問,保健為何要以燙傷皮膚做代價?吳長巖表示,燙傷本不是好事兒,但燙傷在穴位處,瘢痕會反復刺激腧穴,起到保健作用。老話說,"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思是在足三里穴位上進行瘢痕灸,灸瘡未愈之前稱為"不干"。但如今,臨床醫(yī)生一般不建議患者進行瘢痕灸,尤其在夏季,灸瘡處理不當可能引起感染等問題。較為常用的是無瘢痕灸,把艾柱放在皮膚上,熱量不宜過高,人體稍微感覺熱后便更換艾條,避免燙傷皮膚。
間接灸又分為隔蒜灸隔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等。選用材料不同,功效也有很大區(qū)別。大蒜的刺激性較強,殺蟲解毒的效果較好,可用于治療肺結核、瘧疾等癥;生姜具有溫陽散寒、溫胃暖中等特點,對于感冒、受冷引起的面癱、腹部受風引起的腹瀉有效;隔鹽灸主要適用于臍部的灸療,適用于全身多處病癥的治療。
家庭用艾灸保健還可以采用較為簡單的溫和灸法。吳長巖說,將艾條燃著端對準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一定距離,在灸治過程中以感覺溫熱而無灼痛為宜。
中醫(yī)素有"端午灸"的傳統
煙臺市中醫(y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吳長巖告訴記者,端午節(jié)是夏至的源頭日,也是中醫(yī)時令病"暑病"的開端,早在《內經》中就有暑病相關描述,并認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體內,至夏而發(fā)的伏氣溫病。因此,端午節(jié)又被稱為"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掛艾枝,懸菖蒲,殺菌防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
中醫(yī)素來有"端午灸"的傳統,為的是將端午時節(jié)極盛的陽氣利用艾草通達于體內,從而實現遠勝平時的補養(yǎng)功效,甚至實現冬病夏治:體內陽氣得到振奮,外界的風濕暑之邪便不易侵犯,從而阻斷了發(fā)病途徑,令冬季的伏邪不能觸發(fā)。
吳長巖主任介紹,端午灸只限于端午節(jié)這一天。灸的主要原料為艾葉、生姜。《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能灸百病",用艾葉做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回陽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端午灸具體操作是拿老姜放在找準疾病所對應的腧穴,再將艾絨置于姜上點燃,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抵抗力差的人做端午灸,可以增強體質。然而,它不適合所有人。"吳長巖主任提醒市民,端午灸適合寒性體質的人,熱性體質以及年紀大的人、孕婦都不適合。做過端午灸后,需要在家養(yǎng)養(yǎng),休息1-2天。
艾灸的誤區(qū),你知道嗎?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艾灸養(yǎng)生,但是其中有一些誤區(qū),你知道嗎?
誤區(qū)一
美容院無煙灸一樣有效
●真相:時髦是時髦,但傷筋骨、耗陰血
"灸療是中醫(yī)學中最古老的療法之一。"市中醫(y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吳長巖告訴記者,當人們發(fā)現身體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的烘烤而緩解,在用火過程中不慎被灼傷了某處,竟使某種疾病得到減輕或消失,于是便主動用火燒灼治療更多的病痛。長此以往,形成了灸法。
吳長巖提到,古人艾灸的火源來自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把天上太陽的能量通過"艾"這個介質轉入人體內。因此,艾灸講究"明",日月為"明",日月代表著陰陽,陰陽平衡自然人體健康。而美容院常用的無煙艾灸是炭火,用后反而傷筋骨、耗陰血。另外,美容院多由美容師操作艾灸,不專業(yè)。"熱癥的人是不能做艾灸的,但不專業(yè)的人不懂辨體質。"還有很多人肚臍以上熱,肚臍以下寒,該怎么灸,也很考人,沒有一定專業(yè)知識的人做不到位。
誤區(qū)二
用灸盒和直接灸效果一樣
●真相:明灸直接放到皮膚上燒效果最強
吳長巖表示,現在艾灸的具體方式有三四種,最古老的是明灸。明灸也稱"知熱灸",是使艾絨直接接觸到皮膚。大眾使用較多的熏、烤之類的罐灸、隔物灸屬于溫灸范疇,不同于明灸。
古時候的艾灸要在皮膚上灸出泡,讓它化膿、結痂方為有效,目的在于給穴位24小時持續(xù)的刺激,也稱疤痕灸。而現代人多過分愛惜自己身體,折中的方法就是讓燃燒的艾條距離穴位約兩指遠,不用灼傷,但效果有削減。
誤區(qū)三
艾灸過程就是點燃艾條熏穴位
●真相:配合"調火調息"效果才好
通常我們居家做艾灸,只懂得讓燃燒的艾條圍繞著穴位緩慢劃圈,但實際上,要想艾灸起到最好的養(yǎng)生效果,還要講求"調火調息"。
吳長巖告訴記者,所謂"調火",即掌握艾灸的火候。虛、寒之癥需要"補",就是將艾點燃后使其產生的熱緩慢地傳入體內,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氣聚而不散;實、熱之癥要用"瀉"法,是在艾點燃之后,不斷地吹火,使艾火迅即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很快傳入體內,但在艾灸以后不按壓施灸部位,其目的是驅邪外出、瀉熱瀉實。
所謂"調息",即艾炷燃燒一段時間后,受灸者感覺到溫度了,開始用鼻子吸氣,艾炷被摘下后,再把氣從嘴中緩緩吐出。"調息"的訣竅是鼻快吸、氣不泄、嘴慢吐,心越靜越好。
【鏈接】
常用保健穴位介紹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經常按摩該穴,對于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足三里的灸法可采用溫和灸,點燃艾條后,對準穴位懸灸,以穴位皮膚潮紅為度,可左右兩穴同時灸也可以左右交替輪換施灸,每次灸15分鐘。灸時注意力要集中,注意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不可灼傷皮膚。
·神闕穴
神闕穴的解剖部位是肚臍正中,被認為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位。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神闕穴的常見灸法為溫和灸或隔鹽灸。隔鹽灸將純凈干燥的食鹽填平肚臍,再用艾條灸之,具有回陽固脫、養(yǎng)生保健的功效。
·關元穴
關元穴位置在肚臍下三寸,是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重要穴位。元氣包括元陰和元陽,關元穴對元陽很有好處,臨床上多用于治療泌尿系統與生殖系統疾病。